• 廣州加快建設全國綜合性門戶 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8





      廣州是中國鏈接世界的交通門戶,是中國買賣全球的商貿門戶,也是世界看中國的文化及交往窗口,具備做強綜合性門戶的強大資源稟賦。在《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全國綜合性門戶是廣州四大核心功能之一。廣州不僅是“南大門”,更是“南風窗”,通過廣州這扇門,國人曾得以“開眼看世界”;通過廣州這扇窗,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式現代化。


      新征程上,廣州將一如既往秉持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在發展全國綜合性門戶核心功能上創造新的輝煌,建設通達世界對話全球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通達世界 鏈接五洲的中國“南大門”


      作為祖國南大門,改革開放40多年來,廣州持續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已經擁有世界頂尖的空港、海港和鐵路樞紐,航空、航運服務覆蓋整個華南地區。多項交通指標在全國達到領先地位。


      面向2035,廣州將牢牢把握在綜合交通樞紐的領先優勢,強化中心城市門戶樞紐功能,“向空而強、向海而興”,突出更高效的對外鏈接與更人本的城市交通兩大導向,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高效暢達的樞紐之城。


      廣州將不斷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和服務能力,高標準建設國際航空樞紐、航運樞紐和鐵路樞紐。在航空樞紐方面,加密航線,形成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推動白云機場集疏運設施建設,實現與大灣區城市1小時可達、與鄰近省會城市3小時可達;彌補單一機場發展韌性不足問題,推進形成多機場體系。在航運樞紐方面,優化整合港口功能布局,加快港航設施建設,提升港口綜合通過能力;拓展“無水港”口岸功能,加快形成江海聯運核心樞紐。在鐵路樞紐方面,優化鐵路樞紐布局,建設十大對外高鐵通道,高標準改造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北站,建設新塘站、南沙站等,形成多點布局、多向到發。


      廣州將著力建設灣區超級網絡。提質增效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形成“一環+兩橫+三縱+放射線”的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實現廣州中心城區至佛山、東莞中心城區30分鐘互達,至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60分鐘互達,形成“灣區1小時交通圈”。打造廣佛中心直達、邊界融合、樞紐共享的軌道交通一張網,構建廣佛全域同城路網,形成以廣佛為極點的高水平一體化網絡體系,構建30分鐘同城生活圈。以南沙為戰略支點,鞏固與中山、珠海的聯系,并從廣州南部向東與東莞、深圳融合。提升南沙樞紐能級,依托灣區高快速軌道網絡聯動港澳。提升東部樞紐能級,加強對東莞、惠州等東岸城市的影響力。


      對外開放 破浪前行的中國“南大門”


      廣州人愛喝湯,更愛“頭啖湯”。回望城市發展歷程,一項項銳意創新的“頭啖湯”成就了廣州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


      現如今,作為“千年商都”的廣州,貿易通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有4萬多家外資企業在穗投資發展,近年來廣州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實現8年增長93倍,進口規模連續保持9年全國第一,已構建鏈接全球的商貿投資網絡。


      同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相比,制度型開放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開放,也是廣州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以國際高標準、高水平為標桿,廣州從2018年起迭代實施的營商環境1.0至6.0改革,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全球資本與廣州的互利共贏消除壁壘、掃清障礙。


      面向2035,廣州將進一步發揮向世界展示嶺南文化魅力、改革開放成果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重要成就的窗口作用,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強化制度對接,用足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多雙邊自貿協定相關規則;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


      高標準建設南沙新區開放高地。持續提升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CNBC全球科技大會等活動綜合效應,構建國際交往新平臺和國際經濟合作前沿地。通過重點區域的先行先試,廣州將撬動開放全局的整體進步,引領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中的核心支撐作用。


      國際交往 對話全球的中國“南大門”


      廣州自古以來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聯系全球華人的重要節點。廣州擁有外國駐穗領館68家,104個國際友城、49個國際友好城區、55個友好港口,國際友好網絡格局持續擴大,是承擔國家主場外交的核心城市。


      廣州商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面向2035,站在鏈接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結合點,廣州注定要在國家和全球經濟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對于高水平開放和全球對話的實踐也有了新的發展思路。


      對外擴大“朋友圈”,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城市。


      全面加強和深化與日韓、東盟國家經貿合作,推動與歐盟和北美發達經濟體在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對接。建設對外交流平臺,深度參與和主動推動國際會議會晤、重大賽事和民間交流。進一步承擔大國主場外交核心城市責任,爭取承辦重大多邊主場外交活動。深化“外事+”“百城+”,持續提升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國際金融論壇等活動綜合效應。建設運營好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提升在全球治理與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建設展示大國形象的重要窗口。


      著力建設對外文化交流窗口和聯系海外華人的重要中樞,發揮近3000萬廣東籍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優勢,成為海外華人聯系紐帶;著力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提供信息共享、項目對接、標準兼容、檢測認證、金融服務、爭議解決等一站式服務,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服務支撐RCEP全面合作。


      持續優化國際交往空間布局,推動建設國際交往會客廳、國際機構集聚區、國際化街區與社區,支撐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通達世界的廣州,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共贏未來。


      讀懂廣州2035


      通達世界


      不斷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和服務能力,高標準建設國際航空樞紐、航運樞紐和鐵路樞紐。在航空樞紐方面,加密航線,形成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


      對外開放


      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


      國際交往


      全面加強和深化與日韓、東盟國家經貿合作,推動與歐盟和北美發達經濟體在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對接。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