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萬家企業參展,其中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相關企業約3600家;39萬件數字化產品展出,增長300%……聚焦“先進制造”的第13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第一期近日圓滿結束,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備受海內外采購商青睞。
記者在廣交會上看到,眾多實力雄厚的廣東制造企業攜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設備、人形機器人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亮相,為海內外客商帶來了新體驗、新商機,展現出“廣東制造”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態勢。在商務、海關、稅務等多部門合力下,廣東外貿企業創新能力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在電子消費品及信息產品展區,廣州海葳特科技有限公司新推出的產品“開放式耳夾耳機”備受境外采購商歡迎。海葳特銷售總監余少美表示,公司堅持自主研發、原創設計,用新產品、新技術鍛造新質生產力,擁有147項產品技術專利。今年以來,公司已累計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77萬元,累計享受出口退稅超3000萬元。1月至8月,海葳特廣交會來源客戶簽訂訂單金額累計超1億元,同比提升16%。
記者在展會上看到,細分賽道上的“廣東智造”新品成為海外采購商的關注重點,不少采購商在體驗產品后深入咨詢,表達了采購意向。
“我們這幾年通過廣交會獲取的訂單,每年平均有1800萬元左右。”迅鐳(廣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市場負責人楊舟舟拿著新款便攜式掃碼槍告訴記者,“像這款小巧的掃碼槍今年就有8萬支訂單,備受海外市場歡迎。”今年秋天的廣交會,迅鐳公司共邀約了80多家客戶來到展會洽談。“過去,掃描槍、識別掃描器這類產品長期被國外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目前已實現了系列產品的國產化替代。”楊舟舟說。
以電動載人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等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快速崛起,激發了廣東外貿新動能。2023年,廣東出口“新三樣”產品207.9億美元,年均增長31.2%。首次參加廣交會的廣州三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新三樣”相關企業,所展出的20多款工業自動化相關產品中,新品率達三分之一。
廣州稅務部門不斷釋放的稅費政策紅利,為“新三樣”相關企業的馳騁創新之路注入了強勁動力。“這屆廣交會,我們緊貼市場需求推出了晶太陽智慧家庭能源管理系統,可在家庭層面對能源進行監控、統計、分析和調度,受到眾多客商青睞。”廣州三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晏小東表示,“這離不開稅務部門的精細服務。廣州稅務助企團隊多次輔導我們辦理涉稅業務,還主動講解企業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
本屆廣交會,“東道主”廣州、東莞、汕頭等廣東城市的參展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企業紛紛亮出“智造”新品搶訂單拓市場,新質生產力企業的外向度逐步提高。如廣州新質生產力參展企業達336家,占廣州交易團企業總數的37%、展位總數的47%。
專為寵物設計的除毛空氣凈化器、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濾煙除醛空氣凈化器、8分鐘便可凈化房間的空氣凈化器……在東莞市凈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各類創新環境電器吸引著采購商的目光。展位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如今年引入的集成電路板表面貼裝100%自動化生產線,使得過去工人扎堆忙碌的場景成為歷史。
“公司外貿業務占總業務量的九成以上,出口環節的通關時效非常重要。”該公司總經理吳天文說。廣交會前后是廣東企業爭取訂單的重要節點,如何保障貨物進出口順暢通關?據了解,黃埔海關所屬東莞海關積極推進“智慧海關”建設,精準實施“鏈式”海關監管服務,“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制快速通關監管方案,并在商品價格、原產地等申報要素的準確性以及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地上給予政策指導,確保貨物安全順暢通關。
廣交會上澎湃的新質生產力,是廣東外貿持續孕育新動能的精彩縮影。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張柯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6.75萬億元,占全國外貿的20.9%,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廣東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技術,外貿規模已連續38年保持全國第一,出口主導產業逐漸從輕工、紡織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2023年,廣東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達2361.3億美元,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記者 鄭楊 祝君壁)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