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處在動能轉換關鍵時期的蘇州高新區,今年以來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一眾企業追"光"逐"能",乘勢而上,呈現出澎湃的發展動能。
一批龍頭企業及項目拔節生長
站在新能源產業發展賽道上追"光"逐"能",蘇州高新區迅速行動,全域頂格推進,一家家新能源領域龍頭企業拔節生長,一個個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優質項目加速落子布局。
在光伏領域,晟成光伏在光伏組件自動化生產線細分領域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阿特斯集團連續12年在全球組件出貨量中名列前五;固德威產值超50億元,產值在蘇州市光伏行業中位居前列。
在新型儲能及動力電池領域,精控能源在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系統出貨量中排名第十,在中國直流電池艙儲能企業出貨量中排名第四;西典新能1月份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2024年江蘇省首家A股上市公司。
在智能電網領域,愛科賽博電源是國內細分行業領域的領軍企業,其精密測試電源產品在國內排名第一。
在氫能和核能領域,新能源涂布領域頭部企業曼恩斯特新能源智能裝備項目落地建設,打造氫能源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異科彼歐中國區總部及生產基地啟用,二期項目同步啟動。
……
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蘇州高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版圖不斷擴大,目前該高新區已聚集新能源企業超70家,其中上市公司6家。2023年該高新區光伏行業產值同比增長43%。該高新區正在蓄力打造新能源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一個個創新成果攀"高"逐"新"
走進蘇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個個看起來像"集裝箱"的大盒子整齊排列,即將發往西藏自治區。這些"盒子"內部集成了數十組電池包,搭載了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控制系統,讓儲能電池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區也能安全穩定運行。
"光伏的電可以先存儲,等用的時候再平穩地輸出,一個柜子有5000度電,相當于一個大型的'充電寶',降低用電成本。"蘇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儲能集成業務負責人宋久福表示。
企業成立之初,精控能源堅持核心技術"全棧自研"策略,在全球首創電源管理系統IPCP、1500V高壓液冷儲能系統、4S(iCCS/BMS/PCS/EMS)高集成度儲能系統、氫能源高低壓電池等系列產品,如今該企業已經成長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儲能系統集成商,業績呈指數級增長。2022年,該企業產能6GWh,2023年增長到12GWh,2024年產能已達到31GWh。
企業在創新一線沖鋒陷陣,蘇州高新區則傾力做好后援服務工作,讓政策精準直達、紅利直享。大力推進核心技術研發、先進技術引進和關鍵技術應用示范,新能源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等高能級平臺創新引領作用,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的深度協同發展;建設蘇高新綠色低碳產業園(GLC Park)等優質標桿載體,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質服務。同時,該高新區還大力引導新能源產業領域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打造最舒心的創新創業發展環境。
一系列應用場景競相涌現
不久前,固德威智慧能源研發大樓正式投用。樓宇外立面大量采用了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型建筑光伏一體化材料,在展現形象的同時實現了綠色節能。樓內設有1個研究院和4個中心,專注于太陽能光伏逆變器及其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
在蘇州高新區的精心培育下,集成新技術、新產品的新能源產業"首創""領先"應用場景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為區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蘇州市軌道交通3號線1.8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采用轄區企業阿特斯最新的N型TOPCon組件,是江蘇省首個35千伏電壓等級高壓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同時也是蘇州市首個市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GLC Park一期、二期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項目采用轄區企業泓曜綠能的分布式全釩液流電池系統集成方案,總裝機容量285千瓦/1140千瓦時,力爭打造蘇州市首批全釩液流電池光儲充一體化項目。
清山會議中心"酒店+光伏"示范應用項目是蘇州高新區首個"酒店+光伏"項目,首次采用焱圖慧云的"光伏一點通"平臺進行前期勘察設計,將原本需要持續將近15-20天的光伏前期設計周期,高效壓縮到最快3個小時以內,實現開發效率顯著提升。
如今,除了發力生產制造端,蘇州高新區同時向場景應用端拓展,不斷豐富場景應用,打造完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零碳校園等"十大新能源應用場景"示范標桿,統籌城市開放場景資源,讓城市成為新能源"發儲送用網"各環節的"試驗場",推動新能源領域"首創"率先突破發展、釋放活力。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持續加快新能源領域項目引育,西典新能成為今年江蘇省首家A股上市企業,阿特斯20GWh儲能項目及集團總部落戶,引進創維、美的、創明、禾邁等一批重點項目,集聚阿特斯、固德威、協鑫、晟成光伏、精控能源、英威騰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積極推動產業發展聚鏈成勢,促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能源向新,產業向綠。接下來,蘇州高新區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貢獻更多動能!(姚金銘)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