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態包袱”到“綠色財富” 河北這樣變“碳”為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22





      “燃煤鍋爐煙氣排出后,經過凈化、吸附、解析等流程,將二氧化碳捕集提純,就可以作為生產醋酸的原料了。”河北建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經理牛文平興致勃勃地介紹說,目前公司已經形成穩定運行的碳捕集、碳利用生產線。


      走入位于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的河北建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碳捕集區,記者看到,在高聳的燃煤鍋爐附近,金屬管道縱橫交錯,連接著幾座巨大的藍色高塔。一旁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碳產生、碳捕集等全流程數據。


      “過去,企業每年需購買二氧化碳10萬噸。而現在,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回收,不僅節省了原料成本,還可取得可觀的環境效益,據測算,企業每年回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當于近萬畝森林一年的碳吸收總量。”牛文平說。


      從“排碳大戶”到“捕碳先鋒”,近年來,河北不少企業開始探索推進碳捕集、碳利用及碳封存工作。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王云靜告訴記者,目前,河北通過試點示范、搭建技術平臺、強化金融賦能、建立降碳產品方法學體系等推進碳產業發展,將相關示范項目納入省級碳減排項目范圍,開展減排量核定登記,推動企業碳減排資產價值實現。


      作為傳統工業大省,河北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電力、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其中鋼鐵行業排放量最大、占工業領域碳排放一半以上。


      在北京科技大學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使用二氧化碳和鋼渣生產出的“負碳石”樣品。“這是我們和北京科技大學共同開展的鋼渣固碳項目,可利用鋼渣直接捕集利用煙氣中的二氧化碳,生產仿古建材等負碳材料,每噸鋼渣可固定約180公斤的二氧化碳。”河鋼集團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說,目前,集團已在唐鋼新區建設鋼渣固碳千噸級工業示范項目。


      “我們目前重點圍繞鋼鐵生產場景著力開展低成本、規模化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技術研發。”田京雷說,同時,集團正在積極創建碳數據管理平臺,加強鋼鐵行業碳減排核算體系建設,為進入全國統一碳市場做準備。(記者 鞏志宏 王美祺)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