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綠色智能賦能高速公路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1-02





      濟廣高速公路濟南至菏澤段改擴建項目近日全線雙向貫通并全面通車。沿著這條連接山東省會經濟圈與魯西南經濟圈的交通要道行進,低碳化、智慧化新風撲面而來。


      在濟菏高速長清服務區,屋面、車棚頂、匝道圈和邊坡等空閑位置都布滿光伏板。活用土地資源,讓這條高速公路“綠能”充沛。據估算,項目擴建后,濟菏高速全線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兆瓦、年發電量33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用電成本1200萬元。在推動路段低碳運營的同時,還可創造穩定的經濟效益。


      濟菏高速路邊百米牌標志的背后,印有報警二維碼。掃碼進入小程序頁面,選擇好車輛、事故、故障類型,即可“一鍵報警”。接到警情后,監控指揮中心數智平臺可準確鎖定報警人員位置,同步聯動高速交警、路管救援等力量施救,并遠程引導司乘人員做好安全防護、避免發生二次事故。


      山東高速集團濟菏高速改擴建項目工程師張海龍說,掃碼報警系統的研發基于實際運營痛點。“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事故后,車主經常無法準確告知所在位置,影響事故處置效率。”他說,智慧化改造大幅提升了救援工作效率,如今從接警到抵達事故現場,最多只需要半小時。


      一些建設中的高速公路項目也在“追新逐綠”。在齊河至臨清高速公路項目一處建設場站,全甲醇壓燃式裝載機、新能源電動罐車等新能源裝載設備讓人眼前一亮。


      “甲醇的燃燒不會形成固體碳,非常干凈,既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還能降低建設成本。”山東高速集團齊臨項目副總經理袁祥云介紹,相較于柴油裝載機,全甲醇壓燃式裝載機可減少80%以上的細顆粒物(PM2.5)、95%以上的二氧化硫和50%以上的一氧化碳排放。


      在11萬平方米的巨大場站中如何練就“火眼金睛”、不漏過安全隱患?人工智能的應用給出了答案:場站中一處護欄因大風天氣被破壞,安全隱患智能檢測系統自動識別到隱患并報警,工作人員立刻根據提示信息安排維修。


      以監控攝像設備為“眼”、人工智能算法為“腦”,一套系統就能自動抓取到動態環境下多種肉眼不易發現的安全隱患。“場站內布置了50個攝像頭,全面覆蓋場站;AI能對現場67種不安全行為進行自動識別。”袁祥云說。


      今年以來,山東高速集團聚焦數字賦能管理提效,著力推動新技術、新設備、新系統與傳統監控系統、收費系統融合,推動高速公路智慧運營。(記者 周昊瑾)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