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自貿試驗區:開啟新一輪“升級”時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5





      單船迎檢時間節省35分鐘,在船檢查時間由4小時壓縮至2.5小時,為船方節省成本3萬-4萬元/艘;海域使用權審批時間由117天壓縮至73天,效率提升38%……在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一系列自貿速度記錄見證了我國自貿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新進展,最終為多方面帶來巨大的效益。


      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全國已建設運行2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自貿區雁陣發展格局。自貿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約五分之一的進出口總額,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局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對自貿區建設工作作出系統部署。這意味著,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了新一輪“升級”時刻。當下,自貿區建設進展如何?怎樣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下一步該如何發力?


      作為我國自貿區建設的一個縮影,2019年8月30日,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涵蓋雄安片區、正定片區、曹妃甸片區、大興機場片區,總面積119.97平方公里。其中,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建設進展迅速,多項指標在全省位居前列。


      日前,中國工業報走進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現場調研見證了當地建設自貿試驗區的生動實踐,以及下一步全方位升級發展的思考和布局。


      30條全國性創新經驗鑄就高效代名詞


      通過一系列創新制度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片區的政務服務效能和營商環境,主要體現在“時間大幅縮短、成本顯著降低、要素高效流動、產業加速集聚”四個維度。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區在制度創新方面進行探索是重要使命。


      河北唐山市曹妃甸經開區(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馮磊向中國工業報表示,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始終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通過近六年的探索,曹妃甸片區各領域創新舉措頻出,圍繞投資、貿易、運輸、資金、人員“五自由”和數據流動“一便利”,累計推出235項自主創新舉措,共30項案例獲國家層面和相關專業機構認可,48項創新案例在河北省復制推廣,金融領域實現“首單”突破35項。其中,“國際航行船舶'模塊化'檢查機制”成功入選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海事靜態業務集成辦理新模式”“京津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兩項創新案例入選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


      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曹妃甸片區自由辦、一窗辦、自主辦”在京津冀政務服務合作工作簡報刊發,“京津冀搬遷企業認證服務'三全'新舉措”等案例入選第二屆京津冀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創新案例”;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全國首創保稅混礦代理收匯和境內劃轉業務”獲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在法治建設方面,“'楓橋式'行政復議調解新模式”“自貿區執行案件集約辦理新模式”入選《2023-2024年重要制度創新案例成果匯編》。


      在曹妃甸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屏幕上,一個個三角形符號在緩緩移動。曹妃甸海事局綜合業務處姚亞威告訴中國工業報,三角形符號代表一個個進港的船舶,船舶停靠時間越長,成本越高,也會影響港區的貨物流通效率。


      姚亞威表示,曹妃甸海事局創新打造“國際航行船舶'模塊化'檢查機制”,將海事檢查流程優化為“選、驗、查、簽”四個步驟,劃分10個模塊實施標準化檢查,單船迎檢時間節省35分鐘,在船檢查時間由4小時壓縮至2.5小時,為船方節省成本2萬-3萬元/艘,大幅提升了船舶檢查效率,降低船舶因安全不合規造成船期延誤的風險,成功入選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


      “曹妃甸海事局'海事靜態業務集成辦理新模式'整合37項海事政務事項集中辦理,將9類17項業務由串聯審批改為并聯辦理。”姚亞威表示,改革后一次性辦結率提升至85%,申請材料縮減50%,船舶辦證時間縮短60%。


      河北唐山市曹妃甸自貿局局長孫從廣表示,通過一系列創新制度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片區的政務服務效能和營商環境,主要體現在“時間大幅縮短、成本顯著降低、要素高效流動、產業加速集聚”四個維度。


      制度創新與經濟發展良性共振


      制度創新破解堵點,要素流動激活市場,產業集聚形成能級躍升,最終形成“痛點突破→要素激活→產業集聚→能級躍升”螺旋上升的閉環。


      根據《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曹妃甸片區重點發展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港航服務、能源儲配、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建設東北亞經濟合作引領區、臨港經濟創新示范區。


      曹妃甸片區根據總體方案要求,依托港口、區位、產業等方面優勢,重點發展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能源儲配、港航服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四大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方面:中國五礦曹妃甸國際礦石交易中心項目已投產運營,鐵礦石保稅篩分業務順利開展;河北省唯一一家河北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掛牌運營,已獲批25種交易品種。


      能源儲配方面:四大儲備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煤炭儲備基地國儲項目進行料棚和廊道等建設,原油儲備基地一期工程進場施工,天然氣儲備基地新天LNG接收站已建成運營八個儲罐,礦石儲備基地一期工程加快建設。


      在新天唐山LNG接收站,一個個可容納20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大儲罐屹立在海岸邊。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經營計劃部經理張麗堅向中國工業報表示,接收站年供氣能力約70億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京津冀區域的能源安全。


      港航服務方面:已建有礦石、煤炭、原油、LNG等生產性泊位105個,40萬噸船舶泊位2個,年設計通過能力4.93億噸;開通國內外定期航線30余條,可直達日、韓、英、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依托自貿區政策優勢,注冊內外貿船舶202條。


      高端裝備制造方面:華潤電力、北京金隅、北京巴威、大金重工等30多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相繼落戶。


      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竇洪炎告訴中國工業報,從北京搬到曹妃甸后,享受到自貿試驗區便捷的注冊等服務,在深化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扎根本土,不僅與華潤電力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同時與當地90余家供應商進行業務往來,帶動周邊企業申請壓力容器制造許可,不斷強化深度合作關系。此外,港口優勢也使得公司原材料進口成本有所降低。


      四大主導產業的發展吸引了更多市場主體入駐,實現大宗商品貿易、物流等領域稅源回歸。自片區掛牌以來,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2695家,累計增加稅收180.12億元,進出口總額連續五年增長。


      “曹妃甸片區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區域經濟活力。”馮磊表示,2024年,曹妃甸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20.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06億元,進出口總額70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568億元,增長6.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3%,主要經濟指標排名省、市前列。


      “制度創新帶來的效率變革最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效益,”孫從廣表示,這表明,制度創新與經濟發展不是“兩張皮”,而是“鑰匙與鎖”的關系。制度創新破解堵點,要素流動激活市場,產業集聚形成能級躍升,最終形成“痛點突破→要素激活→產業集聚→能級躍升”螺旋上升的閉環。


      在對接對標國內外先進經驗中不斷突破


      緊緊圍繞自身優勢和產業進行有益探索,并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與國內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交流互動,探索出了“合而不同,各有特色”的發展道路。


      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方向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曹妃甸片區重點在投資自由領域、金融開放創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領域、貿易便利化領域進行創新突破。


      為了更加精準把握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經貿規則要求,曹妃甸片區聚焦打造省內首家聚焦RCEP經貿合作的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RCEP唐山企業服務中心,同時加掛“曹妃甸國際貿易綜合服務中心”牌子,吸納唐山(曹妃甸自貿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入駐辦公,為外向型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助力企業用足用好RCEP紅利,綜合提升曹妃甸片區營商環境。掛牌以來,中心累計辦理業務22199次,受理咨詢1471次。


      在RCEP唐山企業服務中心大樓,一臺款式新穎的ATM機映入眼簾。唐山(曹妃甸自貿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張仔靚向中國工業報表示,這是全省首臺“離行式”外幣自助兌換機,外國人入境后,可以在機器上輕松地兌現人民幣和本國貨幣,使用貨幣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今年5月,曹妃甸片區推動全省首家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唐山(曹妃甸自貿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入駐辦公,截至目前已為外籍船員辦理停留簽證2086本,為在唐山的留學生辦理居留許可168本,為年進出4000余艘次的外籍船舶節省物流時間60%,打造了移民事務服務“唐山樣本”,該做法也被國家移民局推廣。


      馮磊表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更好發揮曹妃甸自身大港口、大工業的優勢,更加精準地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進一步提升了曹妃甸自身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曹妃甸自貿局副局長姚會軍表示,曹妃甸片區高度重視全國先進經驗的復制推廣,在“學、研、用”三個維度上構建起一套立體化、常態化、精準化的復制推廣機制,推動制度創新由“盆景”變“風景”,由“單點”匯“矩陣”。


      截至目前,《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具備實施條件的55項實施率達到100%;逐項推進國務院及各部委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復制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落地應用后的先進經驗做法有力推動了曹妃甸片區的發展。


      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自由貿易區業務部負責人王興堯律師告訴中國工業報,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緊緊圍繞自身優勢和產業,在制度創新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與國內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交流互動,借鑒學習,探索出了“合而不同,各有特色”的發展道路。


      自貿區迎來新一輪“升級”時刻


      隨著自貿區新一輪“升級”時刻的到來,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發展必然向縱深領域挺進。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自貿區建設迎來了新一輪“升級”時刻。


      “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為曹妃甸片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馮磊表示,曹妃甸片區肩負著為河北、為全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使命,必須進一步推進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制度創新成果。


      孫從廣表示,經過認真學習研究、充分挖掘市場主體需求,曹妃甸片區下一步要在加強改革整體謀劃、系統集成創新和在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上發力,聚力推動保稅LNG加注、保稅燃料油權限下放、含金礦砂混配業務、做實聯動創新區、全產業鏈集成創新等五項重點事項落地。


      下一步,曹妃甸片區將堅持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聚焦以“五自由一便利”(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信息快捷聯通)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體系,重點建設“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四位一體、與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型開放先行區,形成一批曹妃甸創新成果,用“場景思維”重構政府流程,聚力將曹妃甸片區建設成東北亞經濟合作引領區和臨港經濟創新示范區。


      《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重點強調,要進行首創式、集成式創新。


      對此,曹妃甸自貿局副局長程鵬向中國工業報表示,曹妃甸片區的理解是,在制度規則、業務模式等方面打破傳統路徑依賴,推出具有先行先試意義的創新舉措,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曹妃甸經驗”;打破部門、領域、環節的壁壘,將分散的創新點串聯整合,形成跨部門、多領域系統集成的創新合力,提升整體改革發展效能。


      程鵬表示,下一步,曹妃甸片區將結合深水大港優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承載區定位以及產業基礎,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港航服務、跨境能源儲配等領域開展首創性探索。


      王興堯表示,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關鍵點就是要各有特色,在不同領域進行制度創新并應用于全國,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發展得好、發展得快正得益于此,下一步要繼續保持定位準確、聚集主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


      “自貿區的改革發展需要形成系統合力,”馮磊表示,曹妃甸片區下一階段將把“多點開花式創新”升級為“系統性重構”,重點在投資、貿易、金融、運輸、人才、數據六大維度同步發力,形成貫通準入、運營、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矩陣,而非單點突破,確保改革形成系統合力,取得更多實效。(劉德炳)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