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日公布的半年報,浙江省上半年生產總值169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增速排全國倒數第三。
同時,去年底,浙江省發改委制定的2013年目標是全社會投資總量突破2萬億元,上半年數據微弱未達標。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92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
“半年數據不能簡單解讀,要考慮到一些年度因素,總體上,浙江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良好,企業技術改造、招商引資效果都不錯。”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朱李鳴向本報表示。
穩中有升
根據統計數據,雖然增速相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但總體上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依舊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8.2%。
房地產投資依舊是“大頭”。上半年,浙江省房地產開發投資2752億元,增長17.8%。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56.2%和70.1%,增速分別比一季度回落32.5和45.5個百分點。
這樣一個固投大盤子中,民間投資一直占大比重。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總額5747億元,增長19.3%,占投資總額的62.2%,增速繼續回落;國有投資2793億元,增長25.1%,增幅繼續提升,民間投資與國有投資的增幅差拉大。
同時,二季度浙江省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景氣指數均比一季度有所下降。
在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浙江省省長李強指出,原因在于多年積累的產能過剩問題趨于突出,二季度有44.6%的企業產能發揮不足80%。
浙江省統計局的分析指出,民間投資增速自今年初低于國有投資增速后,二者增幅差繼續拉大,其投資發展后勁不容樂觀。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樓小東建議,政府應采取并落實有力的措施,為企業減負擔。
浙江省統計局投資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以往浙江的中央項目很少,國家投入有限,在當前經濟整體環境欠佳,特別是民營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浙江省政府努力嘗試央企對接等項目,重視增加國有投資,以期借此實現浙江經濟結構的規范和轉型升級。
他指出:“但是,對浙江而言,民營經濟的主導地位不會受到挑戰,上半年運行報告中民間投資(19.3%)和國有投資(22%)的增速差距也是在正常范圍內。”
新增長點
多名受訪專家表示,民營經濟仍然是浙江經濟增長的主力,“民營經濟基本規模小且普遍較低端,國有經濟規模大,且主導命脈產業,能夠引入這些項目實屬不易,雖然目前的經濟提振效果還未明顯發揮,但是這將是一個長期積累過程。”
具體而言,在上述統計局投資處相關負責人看來,浙江的經濟增長點主要包括,舟山群島新區投入海洋經濟的發展項目;在11個地市推動的產業集聚區;以及政府主導的項目,如西氣東輸電廠等。
針對海洋經濟,浙江省層面給出的目標是,今年力爭投資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上半年已完成海洋經濟有效投資1022億元。
縱觀全國,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此契機之下,浙江正在加快推進年度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建設項目實施計劃和兩屆海洽會簽約項目。
而作為中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舟山,目前正在研究自由貿易園區方案研究并申報設立等工作,“這些對浙江經濟增長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朱李鳴說。
他補充道,浙江正在嘗試將民間資本引導到實體經濟上,降低投資成本,比如醫療、教育這些領域,都是新的增長點。
此外,根據浙江省統計局報告,裝備制造、實體投資和“電商換市”等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上半年,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2%、9%和11%,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
浙江省近今年主抓的“工業強縣(市、區)”建設效果初現,上半年, 20個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合計245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4.9%,同比增長9.5%。
作為浙江省政府頭號工程的“浙商回歸”,目前已引進項目722個,省外外圍資金894醫院,同比增長26.1%。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