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顯示我國東西部“經濟鴻溝”進一步縮小


    作者:鄢來雄    時間:2013-08-02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在京發布的藍皮書《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3》指出,隨著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縮小了與東部地區的“經濟鴻溝”并帶動了西部社會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根據公開資料,西部地區2012年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914.64億元,凈增加12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8%,增速雖然比上年下降1.55個百分點,但仍分別比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快3.18個和1.54個百分點;占全國GDP的比重達到了19.75%,與2011年相比提高了0.38個百分點。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西部社會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第三產業增加值大幅提升,促進了人員就業的流動。西部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由1990年的80.2∶9.50∶10.30轉變為2010年的47.67∶19.72∶32.60,第一產業比重下降32.5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0.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22.3個百分點。同時,西部農村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西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比例變化趨勢大致為倒U字趨勢。報告預計,2013年西部地區經濟仍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增長速度仍將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報告同時也指出了西部地區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內生發展能力依然不足,民生改善之路任重道遠;發展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環境污染依然嚴重,全國30個省份中,單位能耗最高的10個省份中有7個位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轉型壓力大,教育與技術支撐能力仍需加強;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協同發展程度較低;稅負較高,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部分地區城市建設出現房地產過度投資現象;減災防災壓力大。

      中國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陳棟生指出,2007年以來,西部地區GDP的增長已經連續6年超過了全國和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使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有所縮小,西部地區在全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升,并且接近1/5。他認為,從增長的驅動力來看,西部這么多年來經濟的增長仍然是以投資驅動為主體的,雖然投資增幅很大,但投資的效率和效益并不高,這種增長方式是很難持續的,特別是在當下國民經濟由前階段的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的換擋,國家宏觀經濟的思路發生了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需要深入研究,培養經濟增長的內生能力,把經濟增長、民生改善和提高社會公共產品的提供能力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藍皮書主編、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姚慧琴認為,西部發展要避免走東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應加快推進人口城鎮化,產業園區化,集中治理污染。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建議,要更加重視在西部地區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生態產業的發展;花更多力量研究西部城鄉統籌問題;以更大力度促進西部開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本報記者鄢來雄北京報道)

    來源:中國信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