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雖然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卻逆勢發展。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784.1億元,同比增長18.0%;實現增加值699.8億元,同比增長17.0%。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啟動建設的“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一馬當先”,在推動安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今年第一季度,試驗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671.2億元,同比增長18.6%,實現增加值416.8億元,同比增長17.5%。合肥、蕪湖和蚌埠3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的產值超過全省60%。
合肥、蕪湖和蚌埠3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創新資源,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科技資源較為密集的地區之一。3市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借助這一優勢,2008年10月,安徽省正式啟動“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期望通過體制機制的突破,探索依靠自主創新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建立比較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將試驗區建設成為中西部乃至全國創新型人才、企業和產業高地。
為推動保障試驗區的建設,安徽省政府從2008年起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試驗區各類項目資金、資助、獎勵等支出,連續5年每年安排1億元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2011年,“合蕪蚌”試驗區獲國家重大稅收政策支持。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同意“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參照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并適用與之相關的政策。
對試驗區內科技創新創業企業轉化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獎勵,技術人員一次繳納稅款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指獲得股權獎勵的技術人員按照實際發生的股權轉讓情況,在每次取得股權轉讓收益后繳納個人所得稅。5年內沒有轉讓的股權,在5年緩征期滿時,須按稅法規定,繳清個人所得稅。這項政策執行期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今年初,“合蕪蚌”試驗區再次迎來重大利好。為支持自主創新,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文,給予“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三項稅收試點政策。即在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試點期間,試點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和為科技人員繳納的“五險一金”列入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范圍,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按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列入稅前扣除,相關技術人員獲得股權獎勵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在5年內可以分期繳納。安徽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三項稅收試點政策設計匠心獨運,更加貼近創新活動的實際,把支持重點向創新企業、創新過程傾斜,支持創新的著力點放在激勵創新人才上。政策的實施必將激勵試驗區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研發和人才培養的投入,迅速提高創新能力。
按照規劃,到2015年,“合蕪蚌”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的比重達到7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7600億元,占全省的76%,超千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3個~4個;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8%,占全省的比重達到68%,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來源:中國稅務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