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長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工業轉型加快


    作者:王斌    時間:2013-05-15





    近年來,吉林長春市按照工業技術創新“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與工業經濟緊密結合為目標,以建設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主線,重點組織實施了“五大技術創新工程”,緊緊圍繞打造“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制約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為全市工業經濟加快實現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僅2012年,該市就有1813個科技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級計劃;申請專利6165件,占全省的67.2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90億元,同比增長28%,成為全市繼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業之后的第四個千億級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19.3%。

      傾力構建技術創新體系

      在這一過程中,長春市重點實施了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其目的就是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此,該市近年來一直堅持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努力為企業營造創新的氛圍和條件,以企業技術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核心,以技術創新計劃為引領,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按照長春市培育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指導性計劃的總體部署,由于實施了諸多舉措,2012年當年,就有孔輝汽車、吉大博碩、百克生物等9戶企業進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行列,五年間,全市工業企業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4戶,目前長春市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已達到77戶。一批優秀的技術創新企業脫穎而出,其中長鈴集團晉升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長春大成實業集團、吉林中糧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級研發中心;大成新資源、長春光機所則發展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此同時,該市還積極做好全市30戶列入省百戶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努力提升其自主開發能力和裝備水平,并按照國家關于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有關要求,重點扶持了旭陽集團等進入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行列。

      在此基礎上,長春市還尤為注重加快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努力為技術創新提供必不可少的要素服務。經過幾年的建設,包括去年新建的汽車零部件研發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現代藥物分析儀器及試驗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移動信息服務平臺等,目前全市工業領域已建立了公共技術服務平臺9個,產學研創新聯盟13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12個。其中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7個平臺還被認定為吉林省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長春智慧農業應用平臺等15個項目,也被列入2012年國家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計劃,其中還有2個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扶持計劃。這些項目總投資40505.5萬元,申請國家補助資金6640萬元。

      通過培植和建設一批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有影響力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企業技術中心,長春市工業經濟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已基本確立。這一體系在解決技術瓶頸,提供系統功能,助推創新發展和為產業提供技術支撐、技術服務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長春市在汽車、光電子、材料科學、信息、生物、現代農業、現代中藥等多個領域的研發水平已經處于國內前沿地位。

      全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為全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長春市著力實施了企業技術開發工程和新產品推進工程。以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需求為導向,近年來,長春市組織力量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約全市工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重點推動了光電高性能風冷黃綠光激光器、孔輝汽車大載荷K&C特性試驗臺等142個重點項目建設。這些項目技術開發總投入達18億元,完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利稅35億元。

      在實施新產品推進工程中,該市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采取了資金、政策支持等多項有力措施,積極鼓勵和推動企業開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技術水平高、市場需求量大、產業化前景好、拉動作用大的新產品,進而加快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推進重點是新一代奧迪A6L、邁騰CCV6、奔騰B50(2012款)、DKZ31型北京地鐵15號線高速車輛、U盾顯示模組等列入省百種重大新產品規模化生產計劃的重大新產品,以及特殊視覺功能檢查儀、系列電子白板批量化生產等重點新產品的項目建設,促進其盡快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在這一工程推進下,5年來長春市已開發新產品2500余種。

      注重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

      長春市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科研成果也十分豐碩,如何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這些科技成果盡快產業化,一直是該市最注重的工作之一。

      為此,長春市專門組織實施了產學研聯合創新工程,圍繞本市的三大優勢產業和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積極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對接,目前已有吉林大學、長春工大、吉林農大、東北電力大學等九所高校和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化所等多個科研院所與長春市的眾多企業開展了產學研合作,涉及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超百項。其中僅禹衡時代與高校合作開發的“0.05秒光電自準直儀”等17個產學研項目,合同金額就高達1258.3萬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21.4億元,利稅3.2億元。

      對長春市組織實施的產學研聯合創新工程,由于方向正確,措施得力,具有典型和引領意義,國家相關部門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長春光華微電子公司全自動鋁絲壓焊機設備研發及產業化等6個項目被列入2012年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這些項目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總投資4.8億元,國家補助資金8000萬元;長春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車身總線的汽車智能遙控鑰匙由于已進入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補助資金600萬元;長春超維科技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嵌入式虹膜身份認證系列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也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補助資金200萬元。(本報記者 王斌)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