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對外開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時間:2013-05-1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喀什、霍爾果斯兩個經濟開發區等19個國家級產業園區為載體,以中國—亞歐博覽會和面向中亞、俄羅斯等國的境外展洽會為平臺,以283家貿易額超千萬美元的進出口企業和新疆特變電工等一批“走出去”企業為主體,以17個一類口岸、12個二類口岸為依托,以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為通道,新疆面向周邊、輻射中西南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堅持“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工作思路,堅持服務大局、服務民生、服務地州、服務企業,堅持構建大經貿格局、打造開放型經濟服務平臺,深化部門、地區、兵地協作配合,強化與毗鄰國家地方合作機制,以喀什、霍爾果斯兩個經濟開發區等19個國家級產業園區為載體,以中國—亞歐博覽會和面向中亞、俄羅斯等國的境外展洽會為平臺,以283家貿易額超千萬美元的進出口企業和新疆特變電工等一批“走出去”企業為主體,以17個一類口岸、12個二類口岸為依托,以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為通道,初步形成面向周邊、輻射中西南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貿易先行產業聯動

    2012年,新疆進出口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51.7億美元,增長10.3%,列全國第19位、西部地區第4位。實際利用外資4.08億美元,增長21.8%。完成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14.7億美元,列全國第18位。對外直接投資達2.59億美元。對外貿易、實際利用外資、對外工程承包增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加快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圍繞“貿易先行,產業聯動”這一主題積極開展工作。一方面積極推進貿易促進與區域經濟合作。第二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實現對外經濟貿易成交62.4億美元,比首屆增長13.4%。積極打造境外交易平臺,每年舉辦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覽會等8個境外展會,組織企業參加世界食品博覽會等一批境外展會,參加了廣交會、廈門投洽會等大型國內展會。加強與周邊國家雙邊和多邊互利合作,與俄、蒙、哈、吉、塔、巴、阿(塞拜疆)等國建立了地方政府間經貿交流合作機制,在科技、教育、文化、交通運輸、金融、農業、資源開發等領域的互利合作不斷加深。

    另一方面,加快國家級產業園區戰略布局。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新進展。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封關運營,2012年入出人員達33萬人次,中哈霍爾果斯鐵路試運營。目前,新疆有國家級產業園區19家(兵團3家),一批大企業大集團進駐,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出口加工基地正在形成,將成為推進跨越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沿邊開發開放的重要示范區。

    貿易額年均增長兩成

    一系列積極的政策措施,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穩步發展。近3年新疆進出口額年均增長22.1%,高于全國(20.5%)1.6個百分點。

    貿易結構不斷優化,2012年一般貿易進出口額達到84.5億美元,占全區進出口總值的33.6%;機電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到46.54億美元,占全區出口總值的24.1%;服務貿易額達15.32億美元,增長26.78%。貿易國別(地區)達196個(2012年新增32個);進出口超億美元的企業達58家,私人企業進出口額達到177.7億美元,占全區進出口總值的70.6%;邊境貿易連續9年位列全國9個陸路邊境省區之首。2012年邊境貿易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63.2%,占全國邊貿進出口總額的40.2%。該區與周邊8國貿易額179.4億美元,占貿易總額的71.3%,其中與哈、吉、塔三國貿易占自治區對外貿易額的66%,占我國與其貿易額的50.8%。

    利用外資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勢頭良好。現有外商投資企業427家,外資主要來自香港、美國、日本等52個國家(地區),項目涉及農業、礦業、食品加工、商貿等40多個領域。2012年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突破14億美元,200多家企業在周邊國家開展商貿物流、資源開發合作、承包大型輸變電工程、建設境外園區等,帶動了成套設備、原輔材料出口、資源進口和勞務輸出。

    制約發展瓶頸突出

    自治區商務廳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新疆商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制約和影響發展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區位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開放型產業基礎薄弱。2012年,新疆國民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僅為21.2%(全國平均47%)。經濟結構中開放型產業所占比重較小、配套能力弱,制造加工業發展滯后,地產品出口僅占總額的20%左右,加工貿易占比較小,利用周邊國家資源在我區開展深加工還存在諸多困難。

    二是國際大通道建設仍然滯后,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依然存在。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資金等方面制約,新疆部分口岸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查驗裝備不足,影響通關效率和口岸綜合功能的發揮。大通關協作機制尚未有效運轉,霍爾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有時通關不暢,新疆企業出口所用車皮僅占新疆鐵路國際聯運的18.7%。多數與新疆接壤國家陸路口岸基礎設施滯后、通關能力弱、效率低,也制約了雙邊貿易的快速發展。

    三是外貿發展政策支撐不足。國務院32號文、中央9號文件等賦予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外開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落實進展與新疆需求差距很大,急需加大力度高位推動。受自治區財力有限的影響,扶持外貿發展政策與內地一些省區相比有較大差距。

    四是新疆外經貿發展方式仍較粗放。外資、外經相對于外貿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吸引外資能力弱,直接利用外資水平低。擁有“走出去”能力的企業較少,對外經濟合作水平不高。出口產品品牌少,競爭力不強。外經貿人才缺乏,市場開拓能力薄弱。貿易市場集中度過高,風險大。

    五是貿易環境亟待改善。新疆部分口岸不同程度存在著通關費用高、效率低、服務較差現象;部分國家政策多變、簽證難、貿易投資風險高;受俄白哈關稅同盟影響,對哈薩克斯坦等國通關稅費大幅上漲。以上因素導致企業經營成本急劇提高,制約了對外貿易發展。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