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武穴竹編走上健康發展新軌道


    作者:李清武 張華    時間:2013-04-22





    近日,記者在湖北武穴市質監局局長饒揚喜的陪同下,來到“竹藝之鄉”武穴市采訪。打開位于長江之濱的武穴市興章竹藝制品有限公司的鐵門,只見幾排陳舊的平房不規則地“擠”在一個幽深的院子里,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武穴竹編的誕生之地。

    據介紹,武穴竹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湖北境內獨樹一幟,其特有的質量特征是湖北省境內其他地方竹編無法媲美的。從感官看,武穴竹編色澤柔和,編織緊密、均勻;平面光滑,手感無毛刺;經緯比例適度,圖案清晰,層次分明;首尾銜接緊密,修邊光平。從風格看,結構嚴謹,精巧美觀。大竹編,大而不顯粗笨;小竹編,精巧而不顯單薄。從實用看,不散架、不變形、不發裂、不蟲蛀、經久耐用。“竹藝之圣”章水泉是武穴竹編的代表人物。

    然而,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武穴竹器廠傳統的手工制作產品被改革大潮淹沒。竹器工藝廠破產改制,從事竹器、竹雕、竹編生產的藝人不足5人。

    2009年,武穴市利用章水泉竹藝品牌和豐富的竹資源優勢,組織了章水泉二、三代傳人范道正、劉國安、甘建國等老藝人,利用武穴紙廠改制后閑置的廠房,創辦了武穴市興章竹藝制品有限公司,也開辟了武穴竹編新的質量發展之路。

    短短幾年,興章竹藝制品有限公司一方面依靠章水泉3代傳人,帶徒傳技,創造出竹編、竹雕、竹器新工藝。一方面發揮現代電氣自動化加工竹藝作用,創出“廣濟天”系列竹藝新產品,占領市場。目前,該公司擁有國內一流竹藝專業設計師、省級工藝美術師和自主研發的各類竹藝產品加工設備,新開發竹器,竹雕、竹編3個系列300多個產品。其中,仿明清竹藝家具在國內獨樹一幟,是唯一生產廠家。

    在生產車間,一個成型的原竹小掛匾《蘭亭序》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整個牌匾造型新穎,古色古香,既顯竹器藝術的精湛,又顯文化底蘊,字跡雕刻巧奪天工,給人以端莊、典雅、大方之感。范道正介紹道,一個成型的章水泉竹藝品要經過蒸煮、碳化、低溫烘干、雕刻、打磨、組裝及上色等20余道工序。單品制作成型最短要9天,最長的要兩個月。在成品倉庫,總經理陳向陽指著琳瑯滿目的竹藝品介紹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只要參展,必獲金獎。”

    武穴竹編經歷了100余年的傳承和發展,是湖北省享有盛譽的傳統名特產。為了保護武穴竹編特有的質量特色,推動武穴竹編產業的穩健發展,2011年,武穴市質監局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2013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對武穴竹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在此過程中,武穴市充分發揮政府在武穴竹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中的主導作用,成立了武穴竹編地標產品保護辦公室,加強對武穴竹編地標產品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制定了《武穴竹編產業發展規劃》、《章水泉竹藝基本規范》、《武穴竹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從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加強了對武穴竹編的保護。

    同時,不斷培養武穴竹編的傳承人,使武穴竹編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技術得以相傳。組建武穴竹編行業管理協會,充分發揮專業組織在武穴竹編產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培育以興章竹藝制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產加工企業,推行和完善“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市場開發”運營模式,確保武穴竹編原料、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落到實處。制定和實施武穴竹編地方標準及相關配套標準,保證武穴竹編的品質和安全。加強與相關研究機構的技術力量聯合,走出一條創新發展手工業的新道路。

    此外,該局還大力宣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及有關政策,大力推進標準化管理,深入貫徹武穴竹編原材料種植標準、生產加工技術標準,讓所有農戶及生產加工企業堅持標準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加工,進一步把武穴竹編這一具有地域特色,利民惠農興企的產業做大做強。(李清武 本報記者 張華)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