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加快信息產業發展,打造西部創新高地


    作者:陳艷敏    時間:2013-03-21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在西部大開發前加“優先”二字,使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婁勤儉看到了機會。他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說:“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對陜西而言,就是要注重發揮信息化和電子信息產業的作用,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加快建設西部創新高地。”


      西部開發必須增強內生驅動力


      婁勤儉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國家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陜西要“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加快建設內陸地區開發開放高地和西部創新高地,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對陜西來講是振奮人心的消息,說明國家要求陜西進一步發揮區位、科教、產業等優勢,在強化創新驅動、推進“四化同步”等方面先行先試,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作出應有貢獻。


      婁勤儉強調,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不是簡單的承接產業轉移,而是要立足于強化創新驅動,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他說,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近年來陜西發展很快,但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資源性產業比重大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發展方式依然比較粗放。必須著眼于增強創新驅動能力,以信息化為引領推進兩化融合,合理安排生產力布局,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努力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發展信息產業陜西大有可為


      陜西科教、人才、區位等優勢明顯,去年技術交易額達到3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的潛力非常大。特別是信息技術比較先進,比如中興通訊、TD-SCDMA原創技術等都起源于陜西,但近年來信息產業發展步伐不是很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大企業的引領和帶動。總投資300億美元的三星電子閃存項目落戶陜西,不僅資金投入刷新了紀錄,技術上的投入也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


      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借勢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大力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音樂播放器和U盤等配套產業,使陜西的信息產業迅速壯大。


      在婁勤儉看來,在三星項目的布局和建設過程中,陜西的集成電路、裝備、硅材料、計算機和消費類電子產業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將對陜西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大意義。“當前三星的200多家配套企業已有100多家在陜落戶,這些企業既能給三星提供服務,也能給別的企業提供服務,進而不斷形成新產業鏈。加上陜西在芯片方面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所以,陜西的集成電路產業將勢不可擋地發展壯大起來。”婁勤儉對記者說,“特別是在硅材料產業發展方面,當前12英寸硅片全部依靠引進,目前陜西有條件填補這一空白,希望國家給予重視和支持。”


      以信息化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


      婁勤儉強調,信息化帶來了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只有以信息化為引領,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才能沿著先進的方向前進。國家要求陜西建設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這個“高端”就體現在信息技術和工業化的緊密融合中,通過信息技術提高能源化工產業的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進而實現資源深度開發轉化,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有利于提高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比如建鋼廠,原來是把煉鋼、鑄鋼、軋鋼產品分散布局,我們按照兩化融合的要求對生產工藝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整合到一條循環產業鏈上,不僅降低了產品的能耗和物耗,也大幅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自覺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滲透性、倍增性和創新性作用,深化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集成應用,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他表示。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陜西的文化、能源、科教、區位的優勢進一步凸顯,省內所有板塊都上升到國家層面,西部開發開放高地的聚集效應開始顯現,韓國三星集團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家開始關注陜西、投資陜西。相信陜西今后必將在全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婁勤儉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陳艷敏)

    來源:中國電子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