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糧食產量逐年遞增,作為全國產量大縣,有著“塞外糧倉”的美譽享譽區內外。如何讓這一金字招牌進一步拉動興安盟經濟發展,打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發展之路呢?
興安盟、扎賚特旗兩級質監局在實施品牌戰略中,結合當地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越的特點,以農、特、綠產品為重點,引領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以品牌效應闖市場,把創立農產品品牌當作興農富民、搶占市場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牽線、搭橋、鋪路,走出了一條“推廣標準化生產闖市場,依靠品牌效應助增收”的發展之路。
提起“綽勒銀珠”,在扎賚特旗可謂家喻戶曉,這是一個由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起來的本土品牌。“綽勒銀珠”大米曾獲得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獎金。過去,農民合作社只是單純以加工水稻原糧為主,業小利薄并不能提高社員的生活水平。理事長樸成奎在發展中發現,要想打開市場,必須要有品牌做先鋒。于是成立了銀珠米業有限公司,在扎賚特旗質監局的幫助下,實施標準化種植,并注冊了“綽勒銀珠”品牌商標,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綽勒銀珠”大米迅速打開銷路,擴展了市場,帶動并輻射周邊地區的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銀珠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樸成奎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綽勒的這個稻谷的價格上去了,稻米的產量也上去了。通過開展標準化生產、商標注冊等途徑,現在我們的收入與過去相比,單產增收了200元。這就是我們實施標準化生產后,形成品牌效應帶來的經濟效益。”
受到品牌效益帶動的還有好力保鄉的高壹米業有限公司。2010年高壹米業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大米加工廠,單純進行加工生產,產量和銷量都很一般,后來開展了標準化生產,注冊了“水田村”商標,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銷售的賣點,現在的“水田村”大米不僅在盟內銷售,還打入了甘肅、四川、江蘇等地的消費市場。
高壹米業有限公司經理高壹告訴記者,2012年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并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商標后,該公司的大米銷量迅速上升,2010年大米銷售只有2000噸,現在銷售量已經超過1萬噸。銷量上升后,農民們也從中得到了實惠。水田村新屯農民謝海鵬說:“這兩年我把水稻全賣給他們(高壹米業有限公司)了,他們收購的價格比外邊來的客戶都要高,而且價格穩定,有多少收多少,這樣我們種糧不僅有錢賺,而且沒有后顧之憂了。”
據了解,為了從根本上幫助農民致富,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針對農民品牌意識不強、產品有品無標、創立品牌信心不足等問題,扎賚特旗質監、工商、農業等相關部門深入全旗各鄉鎮村,廣泛宣傳標準化種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品牌富民的重要意義,幫助農民轉變發展方式,動員農戶聯合起來,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標準化生產,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注冊品牌商標,占領市場銷售高地,提高產品的經濟價值,依托十幾萬公頃全國綠色原料生產基地,實施綠色、特色、有機訂單農業。目前,扎賚特旗“保安沼大米”、“五家戶有機小米”等一批農產品,通過實施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后形成品牌效應,正引領農業走上品牌發展之路。(陳婕 本報記者 李艷)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