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


    作者:哲一    時間:2013-01-18





    日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2013年工作要點,提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據上海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上海市通過推進技改和技術創新、加快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舉措,使先進制造業更上一層樓。


      信息產業“扛大旗”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發展,首先必須把握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頭羊——— 信息產業。


      上海市提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發展,首先必須把握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頭羊——— 信息產業。


      記者了解到,2013年,上海市確定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集成電路、云計算物聯網、下一代網絡、新型顯示、新能源裝備等。


      集成電路領域,發展大規模集成電路,推進高端通用芯片、移動通信芯片等集成電路設計業快速發展,加快提升12英寸生產線產能,實現45/40納米工藝產業化;深化產業鏈互動,完善公共服務平臺。


      云計算領域,突破云計算相關的軟件、虛擬化、安全、硬件及服務的核心技術,支持大數據處理技術研發,鼓勵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企業建設新型云計算基礎設施,推進市民信息服務、居民健康、中小企業服務、電子政務、地理信息和食品安全等服務平臺建設。物聯網領域,在MEMS和智能傳感器、高精度圖像傳感器等領域組織一批重點項目,突破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加大車聯網、城市安全運行、智能交通、數字醫療等領域示范應用;支持物聯網共性技術研發測試平臺、應用產品和系統檢測平臺等建設。


      下一代網絡互聯網、通信網、廣電網領域,抓緊實施TD-LTE擴大規模試驗任務,加快推進行業應用及產業化;加快NGB網絡建設,完成年內覆蓋任務;研究開展核心光器件攻關;加快發展智能終端和網絡視聽等信息服務。


      新型顯示領域,協調推進AM-OLED領域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和開工建設;發展藍寶石圖形襯底、硅襯底等新型LED襯底技術,推進MOCVD產業化,提升TFT-LCD產品性能,提升光電子設備國產化水平。


      新能源高端裝備領域,推進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高效率低成本的晶硅太陽電池設備等光伏裝備發展,支持AP1000和CAP1400核島及常規島設備研制,發展5~10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推進燃氣輪機等清潔高效發電裝備。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方面,大力推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方案的實施和政策落實,推動榮威等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產業化和投產上市,促進本地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進入主流供應鏈體系。開展汽車關鍵傳感器研究和產業化配套工作,在商用車領域,繼續推進車聯網應用。


      三大舉措助推先進制造業


      通過推進技改和技術創新、加快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三大舉措助力先進制造業。


      2013年,上海市將通過推進技改和技術創新、加快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三大舉措助力先進制造業。


      推進技改和技術創新。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重點聚焦汽車、鋼鐵、裝備等領域,促進傳統制造業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圍繞實施產業技術創新工程,改進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政策,爭取新增3~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一批重點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工藝攻關。


      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建立104個產業區塊“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工作機制;繼續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力爭到2013年年底創建形成13家左右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快推進工業區轉型升級試點,強化政策支持,推進園區二次開發;推進郊區新城建設中的產城融合,明確杭州灣北岸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帶發展戰略和規劃導向;加快臨港、閔行等產業基地建設。


      以信息服務和創意設計為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推進中國軟件名城創建,支持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高端軟件發展。培育發展金融信息服務、網絡視聽、數字互動娛樂等信息服務業。推進移動支付、移動閱讀、手機游戲、車載信息服務等移動互聯網重點領域發展。加快建設崇明“智慧島數據產業園”和臨港軟件園。加強創意設計產業和品牌建設,制定并發布“設計之都”3年行動計劃。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管理辦法,加快推進環同濟、江南智造、環東華等集聚區建設。以上海設計之都展示與交流平臺為頂層框架,推動形成創意設計服務體系。(哲一)

    來源:中國電子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