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小蜜蜂”可以做成“大產業”


    時間:2013-01-14





      近年來,新疆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甜蜜產業 ”,蜂產品年產量達到4.3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0%,產值超過4億元。

      自治區農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來景剛說:“目前,我區蜂業產業的總體發展水平已躍居全國行業中上水平。蜜蜂規模化飼養、蜜蜂商業化授粉、優質成熟蜂蜜生產、地方優勢蜂種的保護與相關特色產品開發等方面工作,已走在了全國蜂業行業的前列。”

      依托蜜源優勢形成規模化養殖

      新疆地大物博,物華天寶,被稱為“西部綠色蜜庫”。據統計,有蜜源植物47科、141屬、371種其中有50多種中藥材,現為養蜂利用的有120多種,其中主要蜜源達30多種,包括棉花、油菜、油葵、蔬菜、西甜瓜、果樹、飼草、野生山花、甘草、羅布麻、益母草、黨參、紫苜蓿等,且具有面積大、分布集中、花期長、泌蜜多、含糖量高的特點。

      “蜂產業資源條件如此好的只有新疆和西藏。” 北京早上農業開發公司在全國細致調查對比后,給出了結論。

      “更重要的是,新疆日照時間長,蜜蜂”工作“時間也長,因此穩產高產,而且新疆氣候干燥,蜜蜂不易得病。” 自治區蜂業發展中心主任劉世東說。

      近年來,新疆蜂業擺脫了多年停滯不前的局面,開始迅速崛起。截止2012年底,全疆蜂群數已從2008年的61萬群發展到90萬群,增加了47.5%;蜂產品產量也從2008年的3.3萬噸增加到4.3萬多噸,增加了30.3%;其中蜂蜜4.1萬噸,蜂花粉900多噸,蜂膠20多噸,蜂王漿40多噸,蜂蠟900多噸,蜂產品產值達 4.3億多元,較2008年增長了32%。

      目前,全疆蜂群飼養規模在3萬群以上的縣有12個, 5千群以上規模的鄉有25個,千群以上規模的蜂場有35個,規模化養殖基本形成。

      蜜蜂授粉成為蜂農增收新途徑

      蜜蜂作為自然界植物最理想的授粉昆蟲,不僅可以節約人工授粉的勞動力費用,減少人工授粉的不均勻性,而且還可以提高果蔬的產量和品質。據調查,經熊蜂授粉后,設施番茄增產34.57%至59.26%,茄子增產27.93%,青椒增產38.34%,杏商品果率達95%以上,優質果率達85%以上。

      自治區農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來景剛說:“蜜蜂授粉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公益性產業、是養蜂業發展的首要目的、是新時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大農業的重要環節。”

      2012年,全區蜜蜂為農作物授粉面積已達到 2180萬畝,其中為設施農業溫室大棚農作物授粉2.2萬畝,在棉花、油菜、油葵、巴旦木、蘋果、香梨、哈密瓜、西瓜、打瓜、南瓜、草莓、番茄等主要作物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增產、增值效益。

      昌吉市蜂農情蜂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功義說,合作社統一規劃,在每年4月份庫爾勒香梨開花季節組織安排合作社成員將蜂群合理分布在香梨種植戶的田間地頭,香梨授粉結束就組織合作社成員將蜜蜂轉場回昌吉繼續為向日葵、葫蘆、蔬菜等農作物授粉,“打工”收入35萬元左右。

      “雖然我區在蜜蜂商業化授粉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但全區蜜蜂授粉的覆蓋率也還不到應授粉作物面積的20%,遠遠沒有充分發揮蜜蜂授粉的效能,發展提升的空間非常大,已完全具備條件發展成為一個新的現代農業經濟增長點。”來景剛說。

      產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

      “合作社成立以前,我們縣有20多戶蜂農,養蜂沒有組織,技術也跟不上,產品不好賣。”阿瓦提縣天潤蜂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善忠說。2009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10多戶蜂農,現在已經發展到近60戶,年產量達到600噸,全部產品銷往溫州。

      “產品質量有保證,銷路就不愁了。” 李善忠說。

      截止2012年底,全區共有蜂業企業60多家,蜂農合作社55家。伊犁百信草原蜂業有限責任公司蜂產品專賣店已打入北京、西安等大城市,新源縣濟康蜂業科技有限公司蜂產品進入沃爾瑪連鎖超市,阿勒泰市梁朝友示范蜂場的規模化飼養和成熟蜜生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劉世東說:“我區蜜蜂養殖生產方式已由原來的個體、家庭為單位逐漸轉變為互助組、蜂農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產業發展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蜂產業崛起正當時

      據了解,國內人均蜂蜜的年消費量不到2兩即100克,而歐洲人均蜂蜜的年消費量達6斤即3000克。消費習慣、消費水平等制約著國內蜂產業的發展。

      “西方國家將蜂蜜作為一種食品原料使用,扮演了代糖品的角色,這些國家的蛋糕、餅干、面包等多種食品,均用蜂蜜作為生產原料,例如在日本,在食品生產中使用蜂蜜的量就很大。”業內人士分析。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國對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隨著人們渴望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世界潮流,各地特色蜂蜜的挖掘研究不斷加強,逐步成為蜂產品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新疆蜂產品以其特有的清香、色澤和保健功能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

      2012年,北京早上農業開發公司入駐尼勒克縣,投資成立伊犁早上蜂業有限公司,建立了企業+合作社+基地+蜂農的產業模式,以合作社為基礎,生產自然成熟蜜。“我們的產品定位于”高端、特色、珍稀“,將主要以出口為主。”伊犁早上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永榮說。

      有“亞洲養蜂第一人”之稱的梁朝友目前養蜂3500箱,年產量200萬噸,產品遠銷日本、德國 、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地。他生產的成熟蜜質量好,價格高,一般市場售價為400元/公斤,最高可賣到1380元/公斤。

      “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巢蜜和成熟蜜。”劉世東說,新疆應以預防為主,用新技術進行科學養蜂,避免在生產期間盲目用藥或亂用藥;應積極利用自然條件建立有機養蜂基地、有機養蜂場,保護自然蜜粉源植物,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選用和培育優良抗病蜂種、定期對養蜂場的生產用具及包裝容器進行消毒處理或更新,以保證蜂產品質量;大力發展有機蜂產品,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積極開辟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以此為契機,做大、做強我區蜂業產業,真正把新疆優質蜜粉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來源:天山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