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羊絨產品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羊絨紡紗基地和重要的羊絨制品生產基地,享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美譽。
中國羊絨看清河
產業規模大,聚集度高。基地年生產經銷羊絨4900噸,占據全國的51.5%;羊絨紗和羊絨制品年產量分別為3000噸和600萬件,占全國的45%和21%;現有羊絨企業420家,其中外貿企業130家,24家企業躋身“中國羊絨行業百強”榜。意大利馬可波羅及鱷魚恤等國際知名企業和品牌落戶清河。
產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完善。已形成了原絨采購、分梳、制條、紡紗、織布、織衫、銷售等完整的產業鏈。擁有原絨市場、毛渣市場、羊絨制品市場、梳絨機械配件市場、人才勞動力市場、以及物流園、科技園等產業配套體系。
外貿服務功能齊全。清河商務局可直接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設立了“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清河辦事處”、“石家莊海關代辦處”、“外匯管理局駐清河辦事處”,另有12家保險機構、8家商業銀行和5家融資機構進駐清河。
國際市場占有率高。目前,清河無毛絨銷售額占據國際市場的40%;羊絨紗銷售額占據國際市場的32%;羊絨衫銷售額占據國際市場的14%。2011年,自營和供貨出口總值達到5.4億美元,占國內羊絨行業出口總額的28.6%。
強引導、優政策、建平臺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構。羊絨是清河縣的支柱產業,清河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羊絨出口基地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隨時研究解決發展難題。成立羊絨產業發展局等行業管理機構。
編制羊絨產業專項規劃。縣政府制定了《清河縣羊絨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羊絨基地發展被列入河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外貿發展規劃。這奠定了使清河羊絨基地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清河縣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的暫行規定》,重點支持企業新上深加工設備;縣財政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宣傳清河羊絨區域品牌;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舉辦19屆清河國際羊絨博覽會。縣政府推動建立了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
完善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近年來,基地投資建成16個公共服務平臺。其中,縣財政建設了羊絨產業科技園、生產力促進中心、羊絨產業研發中心等7個平臺;依托骨干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電子商務、融資等9個平臺。
羊絨產業深度升級
產品由初加工為主向深加工為主轉型。紡紗生產線由2008年的45條擴大到目前的103條,大多自從意大利引進。電腦針織橫機也大多自德國和日本引進。裝備水平提升,帶動羊絨衫等深加工產品出口比重由2008年的40%上升到65%。
產品由仿制向自主研發轉型。近幾年研發投入累計達5.8億元,創出54個名優新產品。清河沃爾森與意大利合作研發的“多種環錠細紗機”,技術居于全球領先水平;宏業公司成為LV、GUCCI等國際奢侈品牌的高支紗供應商。
產品由貼牌向創牌轉型。全縣羊絨產品商標注冊數量達到985個,其中境外注冊商標8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名牌產品6個,河北省著名商標4個,行業著名品牌12個。
產業實現了由“跟隨”向“引領”的轉型。近年來,基地參與了山羊絨等國家標準及相關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發布“清河羊絨價格指數”,使之成為國際羊絨市場的晴雨表。
今后,清河將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重點項目,突破一批關鍵和共性技術,推動產業發展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到2015年,羊絨產業產值達到250億元,增加值占全縣GDP的60%,稅收占全縣財政收入的45%,羊絨及制品銷售額占國際市場的45%,培育出口超5000萬美元企業3家將清河打造成國際羊絨制品生產織造中心、經銷中心和流行趨勢發布中心。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