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一直是鞍山市的傳統優勢產業。鞍山的精特鋼、鋼鐵深加工和裝備制造業具有很好的基礎、底蘊和優勢,現已形成了以鞍鋼為依托、以地企融合為基礎的多品種、多門類、龐大的產業集群。目前,鞍山市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商務部認定的國家精特鋼產品示范基地,國家工信部確認的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鋼鐵及鋼鐵精深加工),以及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鋼鐵物流)示范基地。
以世界級基地為目標
近年來,鞍山精特鋼基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建設“世界級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基地”為目標,大力發展精特鋼產品,積極向下游發展鋼鐵裝備,著力在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產業鏈的內部協作配套上求突破。同時,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積極開發、引進和生產中高端產品,增大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產業集聚度、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使基地的鋼鐵產業不斷發展,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鞍山精特鋼基地匯聚了以紫竹集團、衡業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丹麥丹佛斯公司為代表的眾多優質企業,和以鞍鋼30萬噸取向硅鋼、紫竹集團年產80萬噸科技型鋼、中冶遼寧德龍鋼管有限公司、丹麥丹佛斯公司全球供熱設備制造基地項目、發藍鋼帶公司亞洲最大的高強捆扎包裝帶基地項目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產品。
基地內規模以上精特鋼及鋼鐵深加工企業355個,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692億元。外貿出口企業已達80多家,2011年實現出口創匯14.96億美元。產品成為船舶、鐵路、石化、汽車等領域眾多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的全球供貨商。
以升級把握競爭主動權
近年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基地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大扶持力度,多形式、多渠道支持基地內產業和企業做大做強,以期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把握主動,占領先機。一是夯實基礎,整合資源,推動基地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科學化水平;二是支持鼓勵基地企業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支持幫助基地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四是幫助基地出口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五是以享受市級審批管理權限為契機,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時段保姆式服務;六是整合現有7個公共服務平臺,創新和完善試驗檢測、技術研發、公共交易平臺、公共認證服務平臺、國際營銷等10個平臺建設,以基地鋼鐵產業出口協會為載體,充分整合企業資源,形成多元化投資途徑,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目前,基地內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以高強度、高耐蝕、高韌度鋼為主的精特鋼集群;以板材、線材、型材和管材深加工為主的鋼鐵深加工集群;以冶金成套裝備、工業自動化裝備、輸變電設備以及精密鑄鍛設備為主的裝備制造集群等幾大優勢產業集群正在不斷壯大,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力逐漸增強,并推動整個產業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和“三個升級”。
四個轉變:一是由生產普碳鋼為主向生產精特鋼轉變;二是由鋼鐵生產大市向冶金、礦山、環保、電力及工業自動化等專業化裝備制造大市轉變;三是由單一的工業生產型結構向產學研一體化轉變;四是由鋼鐵直銷大市向鋼鐵物流大市轉變。三個升級:一是利用鋼鐵資源優勢,實現鋼鐵深加工產業升級;二是延伸鋼鐵產業鏈條,實現傳統裝備制造業升級;三是利用鋼鐵副產品作為原材料,實現產品結構升級。
鞍山精特鋼基地力爭到“十二五”末,基地銷售收入規模達到2000億元、出口企業達到160戶、出口額達到50億美元,并在世界范圍內叫響一批“鞍山制造”的精特鋼產品品牌。為此,鞍山精特鋼產品基地將繼續加快基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面向國際市場、立足自主創新,培育、壯大精特鋼產業,力爭打造世界級精特鋼產品基地,為我國精特鋼、鋼鐵深加工和裝備制造業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