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近年來種植白茶的收入情況,福建福鼎市白琳鎮的茶農林老伯興奮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福鼎白茶產品單價是70~240元/公斤,今年已攀升到240~2400元/公斤;原來我們茶區白茶產量才3000多噸,現在升至4500多噸;原來單位面積平均效益才1000多元,現在上升到1萬多元。”談及這些變化的原因時,林老伯說:“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福鼎白茶種植更標準化了,口感更好了,名頭更響了,慕名買茶的人也更多了。”
福鼎白茶從品相、品質、價格到價值的重估與近年來寧德質監系統的貼心服務是分不開的。據了解,福建省福鼎市地處閩東山區,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條件適宜,產茶歷史悠久。作為我國六大茶類中的白茶原產地,福鼎白茶在種植面積、產量上都是全國第一,享有“中國白茶之鄉”美譽。然而近年來在我國茶產業大發展、其他產茶區紛紛崛起的大環境下,福鼎作為中國白茶的發源地、中國最大的白茶產區和出口基地,福鼎白茶卻一直是“養在深山人不知”。
為了讓福鼎白茶香飄四海、名揚天下,近年來,寧德市質監局帶領下轄福鼎市質監局不斷調研福鼎白茶產業發展狀況,帶領有關龍頭企業前往我國主要茶區開展調研與觀摩活動,并決定采取以實施標準化戰略為突破口,積極發揮示范區示范帶動作用,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規范,加大地標志產品保護使用和創名牌力度,使白茶在品質、種植面積、產量上均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和提高。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白茶內在價值,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有力促進了該產業發展。
在多方努力下,福鼎白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并成功爭取到白茶標準化工作組落戶福鼎。同時依托工作組,該局參與了《白茶》國家標準的起草,完成了《地理標志產品福鼎白茶》福建省地方標準制定,申請《緊壓白茶》國家標準立項,并在全省率先收集建立起白茶實物樣標準,有力地促進了福鼎市白茶產業的發展。
該局圍繞白茶的種植和加工環節,認真組織推廣了GB/T 22291《白茶》、NFD/T001 《白茶茶樹品種》、NFD/T002 《白茶茶園與種植》、NFD/T003 《白茶茶園管理》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協同農業、茶業等部門有關專家深入一線進行指導幫助,幫助示范區承擔單位落實示范區項目,完善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建設,實施項目標準化。制定實施白茶標準,完善升級茶葉標準與產品標識標注,通過推行白茶標準,解決了該行業研發標準技術能力不強的問題,改變了企業農戶在市場中單打獨斗的局面,促進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農戶”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抱團發展。經過幾年來建設,經濟效益顯著增加。示范區年總產量達176.5噸,比示范前增產41.5%,產值為893.92萬元,比示范前增長70%;帶動50戶示范戶提高經濟效益20%~30%;此項目也2010年升格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并于2011年10月通過省級驗收。
“我們意識到示范區建設是茶業標準化進程的推進的重要載體”。福鼎市質監局局長程德忠在談及示范區帶動作用對福鼎白茶產業影響時如此說。對此,該局會同農業部門共同引導農戶標準化種植。組織專家對茶樹種植最佳的有機肥配比、最佳種植密度、最佳采收期和霜凍防治等技術規程進行總結,建立了一套標準化種植體系,指導茶農認真執行國家有關的農業投入品禁用、限用規定,茶區嚴格采用茶葉用新型農業投入品的市場準入條件和登記管理。
該局通過執法監督等措施,確保在白茶產區不經營、不施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品種。結合茶葉的出口要求,推薦使用符合最終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農藥品種,科學調整和合理改善農藥品種結構。聯系農業部門抓好農業投入品的科學合理使用知識和技術的培訓,提高茶農的安全用藥、科學用肥的意識;并組織開展茶葉生產技術的培訓,尤其是白茶的采摘、加工技術的培訓,為白茶采制技術和品質的提高打好基礎。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50~60戶茶農改造低產茶園,發展有機茶轉換基地800公頃。
在發揮示范區項目承擔單位積極性,開展好示范區標準化工作的同時,福鼎市質監局還注意加強標準化示范實施的日常監督管理。通過定期組織有關專家開展對示范基地的監督檢查、考核和幫助,指導解決示范項目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監督檢查示范基地項目的落實情況和農業標準的實施情況。該局還充分發揮信息咨詢平臺作用,加強對白茶生產用標準信息和技術規程的收集,為企業提供各種及時準確有效的標準信息。積極主動地與示范區建設承擔單位聯系,采集相關信息,核對相關數據,按時按質地做好白茶種植標準化示范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
“通過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戰略與名牌建設相結合,有力地促進福鼎白茶產品質量提高和品牌的提升,目前整個福鼎白茶產業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世博十大名茶’、‘中國最具影響力茶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等國字號的榮譽在福鼎白茶行業已是耳熟能詳。”寧德市質監局副局長繆志誠對福鼎白茶品牌建設取得的成果頗感自豪。
據了解,在福鼎白茶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該局及時制定《福鼎白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對申請使用“福鼎白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的經營者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各茶企進行質量幫扶指導,組織申評申報名牌產品、政府質量獎,并集中全市茶葉生產經營者、從業人員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質量管理辦法等。通過品牌運作,有8家企業9類茶葉產品獲福建省名牌產品。2009年福鼎白茶中的精品茶“太姥銀針”成功入選“世博十大名茶”,同年福鼎白茶還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最具影響力茶品牌”稱號,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葉海濱 林松清 江岱 本報記者 江東)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