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嚴峻形勢下,江蘇泰興市工業穩中有進,逆勢上揚。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泰州乃至蘇中地區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據泰興市經信委主任張河介紹,今年1~10月,全市規模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76.08億元,同比增幅達32.4%;列統工業企業銷售額561.74億元,同比凈增59.4億元,增幅18.26%;實際利用外資2.18億美元,增幅25%,主要經濟指標在泰州四市二區名列第一,經濟總量和增幅在蘇中地區保持領先地位。
泰興市工業經濟的逆勢增長,得益于該市以轉型發展為動力的各項重大舉措。
產品“轉”出新特色
近年來,泰興市不斷強化產品與產業基礎管理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產業投資環境。大力引進優良產品與重大項目落戶,推動產品結構轉型升級。
植根于泰興虹橋工業園區的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原是一家很不起眼的鋼鐵回收加工小作坊,前年由虹橋工業園區管委會牽線搭橋,與北京一家國家級重點院校掛鉤進行產學研合作,探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粒鐵、鎳鐵及堿性球團節能、環保煉鐵新工藝,有效縮短了煉鋼工藝流程,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企業董事長朱圣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寶鋼、武鋼、鞍鋼等我國70多家特大型與大中型鋼鐵企業,創下國內煉鋼行業節能產品月銷售額之最,產品銷售額不僅居國內同行業之首,還成功進入印度、沙特、巴西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形成10億元的年產銷規模。
高新技術產品集聚,加速了泰興市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集約化發展。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實施億元以上項目61個,總投資額287億元,其中1億美元或7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13個,投資總額203.6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9個,總投資額125.36億元。方泰革業、裕廊化工、沙桐化學3個項目一期工程竣工投產,14個億元以上項目年內將相繼建成投運。
產業“轉”出新結構
今年以來,泰興市進一步實施雙輪驅動戰略和傳統產業升級換代規劃,大力推進“發展四大新興產業,培育六大園區產業,打造八大特色產業”的“468”計劃,不斷優化產品與產業結構。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產業大循環彰顯特色,虹橋工業園區港城聯動戰略全面開啟,黃橋工業產業園、城東環保科技園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魅力凸顯。
“泰興市特色鮮明,產業配套成龍的‘一區四園’是優化產品結構、發展特色產業的強磁場。”張河對記者說,長期以來,泰興工業經濟已形成門類多、基礎好的優勢,但由于布局分散,鄉鎮工業存在“戶戶點火,村村冒煙”、產業集聚程度低、能源與原材料消耗高等弊端。2008年底,泰興市委市政府制訂出臺了《關于調整完善工業園區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對鄉鎮工業園區進行資源整合,將優勢資源向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區、黃橋工業園區、城東工業園區和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傾斜,要求所有引進工業項目一律落戶“一區四園”。
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說:“特色產業就是生命力,特色品牌就是競爭力。走特色企業集聚、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就能產生園區規模擴大和企業效應倍增的乘法效應。”泰興經濟開發園區圍繞氯堿產業鏈的前伸后延,先后引進愛森絮凝劑、阿克蘇諾貝爾等企業,隨著苯乙烯、氯乙烯等產品的多樣化,氯堿產業鏈又能派生出鹽化工、煤化工等若干新的產業體系,在發展過程中,開發區相繼引進聯成塑膠、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等項目,打造塑膠產業及日化洗滌用品原料基地,實現由化工向“非化工”的轉移。
泰興經濟開發區以新浦化學為基礎的氯堿產業已派生出多條產業鏈。這一新型產業鏈常青樹,關聯了20多家企業,規模經濟超過100億元。今年7月,上海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泰興開發區正式簽約,投資150億元新建甲醇制烯烴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單體投資規模刷新了泰州四市二區引進項目最高記錄,并與開發區現有的氯堿產業鏈相互匹配,優勢互補,形成一條更具規模的新的烯烴產業鏈,推動產品向新材料方向轉移。同樣,虹橋沿江工業園、農副產品加工園、城東環保工業園、黃橋裝備制造工業園也紛紛在揚子鑫福、雨潤食品、河海給排水等多個大型項目帶動下,形成更為明顯的區域特色優勢。占據著泰興主要經濟份額的“一區四園”,不斷催生新的發展理念、經濟結構、產業形態,正有效地推動泰興經濟由數量型、消耗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向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方向轉變。截至今年10月底,泰興“一區四園”企業銷售額占全市工業銷售總量的76.87%。其中泰興經濟開發區實現銷售306.66億元,同比增長32.31%,全市機電、化工、醫藥三大主導產業實現銷售495億元,同比增長10%,占該市全部工業比重的88%。
企業“轉”出新優勢
企業是一個地區經濟脈絡的重要源泉,是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為了培育企業的自主創新與轉型發展能力,近年來泰興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分別掛職一個開發園區,主持工業經濟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工作。今年以來,泰興市相繼組織規模型企業負責人赴蘇南以及大連、沈陽等工業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啟發創新思路。市委市政府將相關經濟工作會議放到園區與企業召開,面對面地解決實際問題;市經信委、科技局等部門深入組織企業與高等院校及央企進行科技合作與產業對接,著力延伸裝備制造、精細化工、醫藥、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產業鏈。
泰興是聞名遐邇的“減速機之鄉”。全市有300多家減速機制造企業,產品占據國內1/4以上的市場份額。但長期以來,全市的減速機產品多數處中低端水平,部分產品的市場銷售價僅是高端減速機的零頭。2010年,泰興市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省級減速機檢測中心和減速機產業園區,制定培大育強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在發展能力和高端嫁接上做文章。近兩年,泰隆集團投資5億多元,主攻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風電、水電與核電等新能源產業的高端減速機裝備。目前,該企業的高端產品占比提高到60%以上,年銷售額形成20億元的規模。
以減速機為代表的機電產業層次的提升,使全市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11年,泰興市化工、醫藥、機電產業的比重悄然發生改變,其機電產品銷售額首次超過化工,占比達42%,今年則上升到49.5%。(本報記者 成吉昌 通訊員 張建榮 張慶明)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