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產業轉移指導目錄》中,江蘇淮宿運河特色產業帶被納入了產業轉移的重點地區,尤其是宿遷,勞動力資源和特色資源豐富,紡織服裝業是宿遷市的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宿遷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又是宿遷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千億級產業。
2010年出臺的《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宿遷發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將宿遷作為全省唯一的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市。“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蘇北地區特別是宿遷市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更加靈活的管理制度、更加靈活的改革舉措加快發展”。為此,宿遷積極創造“創業最寬松、社會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活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會成本”的投資環境,目前“三最四低”的軟環境已形成了富集生產要素的“洼地效應”。
2005年6月,宿遷獲得“2005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被浙商評選為省外最佳投資城市在其歷史上是第一次。繼而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6月,宿遷再次獲得“2006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最具人氣獎。據了解,宿遷是唯一一座連續兩年都入榜的城市,這得益于該市秉承“親商、安商、贏商”的理念,致力于把“誠信宿遷、投資樂園”作為品牌來打造。宿遷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優質的服務平臺、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投資政策在浙江各地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贏得了廣大浙商的肯定。
近年來,宿遷經濟開發區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十二五”期間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通過突出重點招商選資、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等方式,集聚了一大批高新企業,成為開發區轉型升級的不竭動力源。通過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依托優勢企業,并引進、吸收、開發先進技術和工藝,對大項目、好項目給予優惠政策,激勵企業進一步提升和改造,開發區培育一批高、精、尖高新技術項目,發展特色突出的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新一輪“脫胎換骨”。
正是堅持巧借外力的思路,“四大支柱”正在實現脫胎換骨式的轉變:投資45億元的翔盛粘膠、投資40億元的恒力工業園、投資16.5億元的海欣申禾、投資15億元的晨風服飾、波司登服飾等一批龍頭型紡織服裝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投資超億元的三鼎織帶、新康輝實業、寶娜斯針織等一大批紡織項目逐步投產達效。
如今,宿遷市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紡織服裝企業已超過30戶,其中八成以上是外來投資企業。經過提檔升級,該市紡織服裝業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新一代棉紡織設備基本形成完整的配套,特別是清梳聯、精梳機、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等取得較大突破;產品檔次也由最初的低支紗、普通面料等發展到高支紗、精紡面料、品牌服裝等。
去年以來,開發區大力開展專業招商、重點招商活動,突出產業集聚區建設,通過“筑巢引鳳”,積極為企業搭建平臺,全力打造宿遷新興產業園、宿遷新能源科技產業園、宿遷光電產業園三大新興產業集聚區,培育企業集群,壯大產業規模。一大批知名企業落戶,開發區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輕工食品、玻璃建材、新興產業、商貿物流等產業為主的區域經濟板塊。
今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宿遷經濟社會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增長的后發優勢更加明顯,經濟運行質態進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2億元,同比增長12.6%;財政總收入186.5億元、增長29.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3億元、增長33.9%,稅收占比提高到82.4%,居江蘇省第3位、蘇北第1位。
數據顯示,近10年來,宿遷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江蘇省前列。這樣的“宿遷速度”令人折服。
如今的宿遷,已由一個相對封閉落后的農業大市,初步成長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新興工商城市、現代濱水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和創新創業城市,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得到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
宿遷市作為千億級產業地之一,將繼續重點關注并培養規模企業、培植知名品牌、培訓高端人才和培育海內外市場,匯聚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共同打造千億級紡織服裝生產和銷售基地。
來源:中國服飾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