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趙納鵬張偉)近日,由河北省灤縣承擔的國家級“ 養殖-沼氣-種植”農業循環標準化示范區通過了國家標準委專家組的驗收。“養殖-沼氣-種植農業內部循環生產模式”有效利用畜禽養殖糞便等廢棄物,產生的沼氣用于農戶做飯和沼氣發電,產生的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料種植果菜,基本實現零排放、零污染,有力促進了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環境的協調發展。
在兩年的建設中,示范區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標準+農戶”標準化發展方式,加大標準化宣傳和培訓力度,養殖-沼氣-種植農業內部循環生產模式成效卓越,已建成養殖占地55 畝,年存欄1.5 萬頭,出欄3萬頭,集仔豬銷售、商品豬銷售,優種供應的大型養殖場和國家生豬戰略儲備基地。該基地的種植面積由示范前的8000 畝達到1.5 萬畝,年產蔬菜45000 噸;沼氣池由示范前的1 個增加為4 個,年產沼氣105 萬立方米,無償供應7900 戶農民使用沼氣。示范區總產值77600 萬元,其中種植年均增長率70%,養殖年均增長率38%,帶動農民年均收入12500 元,年均增收37%。通過實施標準化管理,進一步規范了種植養殖和沼氣生產技術,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逐步提升,充分實現了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有力推動了縣域農業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