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林業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已形成以森林培育業、木材加工業、森林綠色食品和醫藥業、森林生態旅游業等八大產業為主體的林業經濟發展格局。
如今,吉林省內私有林場向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林業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更加嶄新的局面。
10月18日,吉林省首家民營林場,也是省內最大的民營林場——新盛林場在遼源市東豐縣正式成立,同時也標志著吉林省內私有林場向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林業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更加嶄新的局面。
東豐縣委常委、副縣長孫文昌表示,多年來,新盛林場場長李春盛對林業孜孜以求,堅持植樹造林,加強林業資源管護,為東豐縣林業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新盛林場的建立,必將為東豐縣的林業資源管理、林地的保護、東豐縣的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此,縣委縣政府將給予極大的支持。
據了解,自1979年以來。李春盛始終堅持造林,30余年間不曾間斷,使該場林木蓄積量不斷增加,目前林地已發展2萬余畝,林木儲積量達16萬立方米,在此期間李春盛還榮獲了“全國勞動模范”、“吉林省特級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美譽的東豐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區位優勢明顯,是清朝著名的“盛京圍場”。多年來,東豐縣委、縣政府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開拓創新,實現了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的發展。東豐歷年來就有重視發展林業的優良傳統,隨著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程的推進,全縣5.6萬公頃的集體林地承包到戶,確立了“山定權、人定心、樹定根”的發展模式,農戶經營熱情空前高漲。
為進一步提高林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東豐縣在開展林權制度改革的同時,按照“自愿、平等、有償、合法”的原則,努力盤活林業資產,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發展民營林業,實現了林業產業向社會的轉變。與此同時,民營林場的成立也便于林地的集約經營和統一管理,有效發揮林地資源的最大優勢,提高林地資源的利用率,達到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模式,從而推動地方林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2億元,全縣財政收入完成4.62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2.69億元,財政支出達到15.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5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310元,規模工業產值實現203億元。
強化林業管理構建綠色屏障
東豐縣是典型的“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五山”即指全縣有一半的面積是山地,由此可見林業產業對東豐的重要性。解放時,全縣的森林覆蓋率不足10%,經過幾代東豐人的不懈努力,東豐的林業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面積人工林廣泛分布,有千畝大片林百余處,萬畝大片林15處,一躍成為吉林省首批表彰的百萬畝人工林縣。
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的加快、糧食價格的上漲以及資源需求的加大,全國許多地方出現了非法侵占蠶食林地、毀林復耕等問題,東豐縣委、縣政府針對這一情況積極制定工作計劃,首先,結合東豐縣的實際情況召開全縣干部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加強林地保護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其次,因地適宜開展“綠色風暴”、“綠盾二號、三號行動”、“綠劍一號行動”、“春季行動”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對毀林開荒、蠶食侵占林地、濫砍盜伐行為以及非法開礦、濫開石場、挖沙取土等破壞林地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開展專項整治以來,縣森林公安大隊共查處涉及濫砍盜伐及毀林開荒刑事案件10起,處理29人,經法院依法判決3人。果斷的措施和堅定的決心不僅使東豐縣有效的遏制了林地被蠶食的窘境,而且也深得百姓的好評。
2011年12月21日,吉林省林業廳廳長張德新頂著大雪深入到東豐縣南屯基鎮團林村實地查看了林地清收、打地、公示等情況。張德新對東豐縣林地清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東豐縣僅2011年就完成清收回林地面積11958.53公頃,清收回地塊達到29400塊,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難得。”
突出品牌效應加快產業發展
近年來,吉林省林業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已形成以森林培育業、木材加工業、森林綠色食品和醫藥業、森林生態旅游業等八大產業為主體的林業經濟發展格局,經濟收入從2005年的236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026億元,林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
作為中國梅花鹿之鄉、全國特色產業百強縣的東豐,堅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大開發、大發展的氛圍日漸濃厚。實施品牌戰略,強化梅花鹿產業綜合開發,打造縣域突破新優勢。鞏固和擴大“盛京圍場”、“皇家鹿苑”、“馬記鹿茸”等品牌效應,推進規模化發展。抓住被確定為全省核心梅花鹿產業園區的有利機遇,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圍繞打造貫通一二三產業的朝陽產業,精心謀劃項目,推進精深化發展。此外,還進一步擴大梅花鹿產業發展基金募集范圍,增強科研成果轉化保障能力;鼓勵企業創建自有品牌,形成以“東豐梅花鹿”品牌為主體,企業自有品牌為輔助的品牌模式,積極發揮協會職能,引導加工企業、養殖戶統一加工工藝、銷售價格、包裝標識和營銷渠道,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盡快形成東豐梅花鹿產業標準體系。與此同時,東豐縣還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梅花鹿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編制,進一步明晰了產業發展方向。成功注冊“東豐梅花鹿”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實現了遼源地區零的突破。
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語言理論固然重要,但是語言理論的背后是真正的付出和落實,我們有理由相信,東豐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解放思想,科學發展,加快轉型,富民強縣”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譜寫東豐振興崛起的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