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安海關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陜西省進口總值46.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7.6%。同期,全省出口55.63億美元,增長7.4%。去年前三季度陜西省進出口貿易逆差4.28億美元,由于今年同期出口增長,進口下降,進出口貿易轉為順差9.39億美元。
2012年前三季度陜西省進口呈現以下特點:
一般貿易進口大幅下降,特殊監管區增幅明顯。一般貿易進口22.89億美元,下降34.8%,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49.5%。加工貿易進口17.91億美元,增長1.7%,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38.7%。此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口設備2.04億美元,增長76%;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口1.7億美元,增長1.2倍;保稅監管場所進境貨物1.36億美元,增長31.3%。
外資、國有、私營企業進口均下降。外資企業進口22.32億美元,下降12.7%,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48.3%;國有企業進口13.34億美元,下降23.5%,占28.8%;私營企業進口10.51億美元,下降19.5%,占22.7%。
美國超歐盟成為陜西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其中自美國進口14.03億美元,增長19.1%;自歐盟進口10.48億美元,下降24.4%;自東盟進口5.08億美元,增長0.04%;自臺灣進口4.51億美元,下降28.1%;自日本進口3.44億美元,下降16.7%。上述地區進口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81.2%。
進口以機電產品為主。機電產品進口32.32億美元,下降10%,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69.9%。此外,礦砂進口5.46億美元,下降32.9%,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11.8%;多晶硅進口1.19億美元,下降31.9%;藥品1.13億美元,下降1.9%;未鍛軋銅1.09億美元,下降63%,有機化學品1.01億美元,下降24.3%。以上商品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91.3%。
出口加工區進口逆勢增長2成,占比超4成。西安出口加工區進口18.89億美元,增長20.1%,占同期全省進口總值的40.9%。
部分大宗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其中多晶硅進口均價下跌71%,棉花進口均價下跌26.4%。此外,鐵礦砂、鋅礦砂、精煉銅進口均價分別下跌10.4%、11.9%、15.6%。
據了解,陜西進口市場回落,一是內需仍顯不足,原材料進口減少;二是機電產品中地鐵設備由于使用特點,今年進口減幅明顯;三是光伏市場受“雙反”影響,進出均呈現兩難狀況,原材料進口降幅較大;四是受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需求持續低迷,導致企業庫存積壓,進口能力不足;五是今年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導致企業不敢大量進口,觀望情緒加重。
針對進口中存在的問題:首先,陜西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其次,商務部門加大培訓,指導企業合理應對風險;結合陜西產業結構,調整進口鼓勵目錄,促進企業進口;再次,通過加大對高新產品和技術的引進能力,提升陜西新技術的加工和研發能力。同時,西安海關有關專家出提出四點建議:重視進口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以進口提升產業層次,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實現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全省進出口貿易平衡協調、健康發展;當前國際市場原油、礦砂、鋼鐵、有色金屬等初級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同時在人民幣升值有助于降低進口成本的情況下,把握時機適時加強省內短缺能源、礦產資源和原材料的進口,適度擴大重要戰略資源儲備;進一步發揮出口加工區、國際港務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優勢,促進保稅物流、研發、檢測、維修等業務發展,并鼓勵開展倉儲、配送、分撥等物流業務,延長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集群的形成,促進進口規模的提升和進口方式的轉變;充分利用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等優惠政策,適時擴大引進先進技術及設備,提高引進、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