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豐城市加快綠色發展實現跨越提升


    時間:2012-11-29





      豐城市雖然是江西省的一個縣級市,但其工業園區(江西省縣市首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新城區的恢宏架構及內在品質,則可與江西省的一些設區市媲美。這是豐城市近幾年加快綠色發展,實施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的結果。


      2012年11月6日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到,豐城市加快綠色發展的突出表現是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之路,而新型工業化的突出表現則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到2009年,循環經濟和相關產業產值已經占到全市生產總值的60%)。


      豐城市市委書記楊玉平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豐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6.9億元增至80億元,年均增長31.3%。2010年跨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豐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擔當領頭羊,領先中西部,百強再進位”的戰略目標,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2.6億元,增長25.6%;財政總收入達到33.98億元,增長23.3%。


      2012年豐城市在實施“興工強市”的戰略過程中,做到穩中求進。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9%,到“十二五”末,力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沖刺1000億元。


      用“節約型增長方式”詮釋“科學發展觀”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生態經濟。


      記者了解到,豐城市綠色發展的基本特征是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構建節約型增長方式之中,在資源利用方式上,大力推行“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在要素資源投入上,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實現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資源循環利用。


      豐城市素有“江南廢舊物資集散地”之稱。從2002年起,豐城市就開始著手對廢舊物資再利用產業進行規劃整合,一方面建立廢舊物資專業市場,增強輻射力;另一方面以市場形成的資源集聚效應,通過招商引資、啟動民資,發展符合國家政策和環保要求的廢舊物資再利用產業。如今,人們從一堆堆垃圾破爛中,“揀”出了羽絨、塑料、再生金屬三大產業。


      豐城市河洲廢舊物資回收及廢塑料綜合利用產業基地(以回收廢塑料、廢橡膠、廢金屬及加工為主)形成規模后,可新增入駐企業(商戶)300余家,年回收金屬、綜合利用廢塑料、橡膠等9萬噸,新增工業產值、利稅分別達20億元、1億元,年均增長14%以上,新增就業崗位約4000個。


      豐城市還有“江南煤海”之稱。因為豐城市境內有省屬國有重點大型煤礦豐城礦務局,年產原煤400余萬噸,含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是江西的重點能源基地;過去豐城曾有堆放體積超過100萬方的煤矸石山13座,粉煤灰及煤矸石堆放占用的土地達8000余畝。環境的不堪重負,資源的不合理使用,成為制約豐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


      為了突破這個瓶頸,豐城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新理念,制定出臺了《豐城市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豐城市工業園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和《豐礦循環經濟區總體規劃》等一系列發展方案,引入了專門“吃”灰“啃”石的高科技企業,主要是以煤矸石、粉煤灰為工業原料生產新型建材的關聯企業,每年綜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40余萬噸,使一座座煤矸石山、粉煤山“起死回生”,產生經濟效益上億元。


      煤層氣引入工業園區,吸引了眾多陶瓷企業落戶豐城市。


      煤層氣是生產陶瓷的必備能源。豐城市將豐城礦務局的煤層氣引入工業園區,將瓦斯燃氣變廢為寶,循環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成為豐城市對外招商引資的重要“法寶”。如,成功引進了總投資達56億元的上海斯米克和廣東東鵬、唯美、蒙娜麗莎、匯德邦五大國內知名陶瓷企業落戶豐城市,使豐城市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興精品陶瓷產業基地。豐城市工業園區內現已逐步形成集建筑陶瓷成品生產、原輔料生產供應、現代物流、中介服務、陶瓷機械、包裝等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此外,豐城市還新建起利用粉煤灰做原料的磚塊生產企業同濟豐宇,粉煤灰每年可以賣到1700萬元;大型企業蘭豐水泥新上項目每年可利用煤矸石10萬噸,節約土地幾千畝。


      高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變化,那就是幾年前煤礦貼錢送來的煤矸石,如今每噸30元還有人搶購;讓煤礦談之色變的瓦斯廢氣,現在有人出每立方米0.5元的高價收購。


      為了構建節約型增長方式,豐城市先后規劃建設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豐礦循環經濟區、食品工業園區、河洲廢舊塑料回收加工區、拖船羽絨加工區、精品陶瓷產業基地6個循環經濟小區。


      著力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


      豐城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經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江西省環境保護廳環評審查,于2007年建設的全省第1個省級再生金屬回收利用基地。基地擁有拆解、熔煉、深加工和管理服務4個功能區。主要利用從國外進口的廢第七類物質進行拆解、熔煉、深加工,實現資源再生循環利用,減少原生礦的開采,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基地遠期規劃15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設。一期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由中國輕工國際工程設計院規劃設計;二期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由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規劃設計;三期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一期建成后,入園企業可實現年熔煉加工再生金屬70萬噸生產能力,其中再生鋁40萬噸,再生銅30萬噸能力,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稅收10億元。二期建成后,可實現年熔煉加工再生金屬110萬噸,其中再生鋁70萬噸,再生銅40萬噸能力,年銷售收入200億元,稅收20億元。三期規劃建成后,可實現年熔煉加工再生金屬280萬噸,其中再生鋁180萬噸,再生銅100萬噸能力,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年實現稅收40億元。


      近幾年基地始終堅持“鋁業為主、鋁銅并舉”的發展方針,始終堅持“錯位發展、循環發展、科學發展、經濟負荷、生態高效”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再生金屬產業,打造煤炭、金屬、羽絨再生循環產業鏈,力爭走出一條循環經濟和市域經濟發展相融合的經濟增長的特色之路,進而全力打造成為全國再生鋁基地、國家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單位、國家級壓鑄產業基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示范區。目前已有贛中再生金屬集市場、宏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格林美資源循環有限公司、金環銅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至2012年9月,豐城市再生資源企業共完成銷售收入13.68億元,稅收達0.76億元。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