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多家連鎖超市和便利店深入北京郊區所有鄉鎮和千人以上大村;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122家,投資型公司205家;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永久落戶北京,首屆京交會國際服務貿易交易額就達112億美元;今年1~9月,進出口總值3041.6億美元,在全國排名第四,同比增長6.6%,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744.2億美元,占到全國的1/5……
這一組組閃亮的數字,正是北京市商務委為塑造“北京”、“北京服務”,形成與世界城市要求相適應的國際商貿中心而努力奮斗的結果。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商務委圍繞“便民利民、促進發展,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發展定位,全面推進國際商貿中心建設。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主任盧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首都商務工作者,在首都商務工作中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穩增長、調結構”的總體部署,敢于在促消費、保增長中挑大梁,勇于在穩供應、控物價中出大力,通過在首都商務工作發展中“辦實事、求實績、出實招、見實效”,服務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務于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了解,服務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設。
惠民生擴內需
北京方莊芳星園小區的張大媽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如今張大媽在小區里的蔬菜店就能買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菜的價格不算貴,品種也還齊全,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感覺在這兒買菜方便了許多。”張大媽說。
這些遍布北京社區的蔬菜店正是北京市便民商業體系不斷完善的結果。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商務委在城市社區積極推進生鮮超市、便利店、早餐、菜市場菜店、洗衣保潔、再生資源回收“六條線”進社區。
“努力創造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始終把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作為首都商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盧彥說。
記者了解到,為豐富市場品牌,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國內最大的國際品牌中心已在北京王府井(600859)奠基。目前,國際知名品牌100強中的90家已進入北京。2012年,北京入選世界十大國際品牌購物天堂。品牌豐富度和日趨提升的消費水平進一步帶動北京市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北京市重點培育了酷車小鎮、鮮魚口、五道營、南鑼鼓巷等重點特色商業街區,形成了風格迥異的24條市級、20余條區域性特色商業街區,特色商業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特色商業增強了吸引和承載外來消費的能力,北京市旅游收入中,僅餐飲、購物收入就占五成,商業助力旅游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我們在規范流通秩序、強化商業安全、穩定城鄉居民基礎消費的同時,著力提升首都消費市場吸引力,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盧彥告訴記者,兩年多來北京通過“各地商品大集”累計引進820余個國內品牌,商品大集已成為各地品牌走向全國市場的“孵化器”。
引進來走出去
在第112屆廣交會上,北京水晶板技貿有限責任公司展出的兒童專用可升降和重新組合書寫桌在展館上獨一無二,格外搶眼,公司的成交額比上屆增長了1.6倍。北京展團在第112屆廣交會上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成交額比上屆增長12.4%,其中品牌展區成交額更是增長了35.3%。這是北京市商務委強化部門聯動、積極創新思路、采取多項措施促進外貿發展的結果。
盧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北京市商務委不斷優化貿易環境,將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落到實處,聯合海關、質監、稅務、外匯等部門實現了“兩減、三快、廣覆蓋”,讓外貿企業獲得真真切切的實惠和便利。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在搭建服務貿易高端交易平臺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京交會創立了服務貿易領域全球唯一的綜合型高端交易平臺。盧彥告訴記者,首屆京交會取得圓滿成功,國際服務貿易交易額達112億美元,呈現出高規格、高起點和高水平。一批對北京市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成功簽約并進展順利,如總投資2.9億美元的亞馬遜集團中國區總部等項目已成功落戶北京。
盧彥說:“我們要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及京交會的平臺,使更多來自國外的好服務進入北京,進入中國市場,使北京及至全國的好產品、好服務更多地進入世界市場。”
統計顯示,今年1~10月,北京市實際利用外資74.1億美元,增長13.2%,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超六成,西門子、默沙東、摩根大通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在京投資;新批準零售外資營業面積19.6萬平方米,新批準零售外資店鋪416個,累計達4219家。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規模不斷擴大。在建筑工程、道路施工等傳統領域“走出去”的基礎上,一大批文化企業走出國門,北京服務的影響在不斷擴大。
建設國際商貿中心
據盧彥介紹,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首都商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打造國際商貿中心的戰略任務。目前北京的國際商貿中心四大基礎體系已基本形成,商貿聚集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北京作為全國流通中心的地位得到提升。
便民商業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盧彥告訴記者,北京市城市社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便民商業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對城市較大規模社區的全覆蓋,3100多家連鎖超市和便利店深入北京郊區所有鄉鎮和千人以上大村,更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的基本消費需求。
農產品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北京市確立農產品流通的公益性和“市抓批發、儲備,區抓零售”新體制,在批發環節明確了農產品供應“雙核”保障新格局,在零售環節不斷創新蔬菜零售模式,著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市場供應保障調控體系日趨健全。“日常供給”、“安全供給”、“應急供給”三道防線有效保障貨源供應,政府儲備結構不斷優化。
現代口岸經濟體系逐步建立。以航空口岸為主導、公路口岸為補充、鐵路口岸為延伸,分類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口岸體系建設正深入推進。
盧彥表示,首都商務工作者將以十八大精神為指針,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開創首都商務工作新局面,為成為與世界城市要求相適應的國際商貿中心而努力奮斗。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