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江蘇工業技改投資將突破1.2萬億元


    時間:2012-11-27





    江蘇省經信委主任徐一平在日前召開的江蘇省企業技術進步工作會議上說:“今年要確保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全省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分別突破1.6萬億和1.2萬億元,新開工100項、竣工達產10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2.5萬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提高0.1個百分點,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效。”


      前三季度,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96萬億元,同比增長12.3%,高于全國(10.0%)和東部地區(8.6%)2.3個、3.7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國首位,占全國比重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領先優勢得到鞏固。但制約企業技術進步的關鍵因素和薄弱環節依然存在。江蘇產業門類齊全,但高端環節偏少,產業核心競爭力尚有待提升,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普遍較弱,目前江蘇引進投入和消化吸收再創新投入兩者之比為1∶1.0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還不夠,2011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僅為1.02%;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不多,發明專利仍處于較低水平。企業把握技術進步方向的難度加大。


      “技術進步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其內涵十分豐富。江蘇總體上已經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全省經濟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創新成為我省新一輪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技術進步承擔著培育江蘇經濟核心競爭力、增強工業發展后勁的歷史重任。”徐一平說,通過技術進步讓企業更健康地成長,今后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強化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持和鼓勵企業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力爭更多企業進入國家隊;進一步拓寬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領域和規模,培育、引導一批優勢企業加快技術中心建設,著力提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每年新增200家以上。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重點依托第三方機構,積極發展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方式,以技術中介、成果交易、專利檢索、信息查詢、檢測檢驗等為主要內容,以技術進步服務為主要對象的各類公共技術平臺;以重點集聚區、重點產業集群、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為依托,加快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進步、企業發展全方位服務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逐步實現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市場的需求尤為迫切。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加大市場培育力度,是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舉措。今后一段時間要從鼓勵和支持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培育市場入手,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組織實施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百千萬”工程,每年推廣應用百項關鍵新技術、千個重點新產品,帶動全省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2萬個以上,實現新增銷售收入超過萬億元。


      提高技改投資比重


      技術改造是當前穩增長、長遠調結構的關鍵舉措,是建設工業強省的重要途徑,對培育下一輪發展動力、有效拉動市場需求更具雙重帶動作用。提高技術改造技術層次。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產業化作為技術改造的重要內容;優化技術改造投向結構。提高工業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的比重,提高技術改造投資中技術裝備投資的比重、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比重;促進集約集聚發展。加強企業改組改造相結合,加強技術改造與產業轉移、企業入園進區相結合,加快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實現在轉移中改造、在改造中提升,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大力拓寬融資渠道。引進和支持各類風險投資公司落戶江蘇,推動投資機構與制造企業對接,開展直接融資項目洽談;以打造品牌為核心,強化工業質量工作。


      提升工業產品質量,建設質量強省,是提高產業競爭力、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一是實施技術標準戰略。二是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創建名牌、知名商標,對創建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馳名商標實行政府獎勵。引導和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國家品牌建設試點,提高企業品牌管理能力。三是實施重點質量攻關,系統組織實施一批重大質量攻關項目,集中安排資金予以滾動支持。四是推廣先進管理方法,大力開展質量教育培訓,宣貫卓越績效標準、精益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鼓勵企業爭創全國質量獎和省質量獎。


      發揮重大優質項目帶動作用


      項目是技術進步的重要基礎,堅持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深入實施“百項千億”重點技改工程,著力抓好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省重點“四新”技改項目儲備和建設。通過加強協調服務,實現項目的規范化管理、工程化推進、全方位支持,加快項目建設進程,發揮重大項目、優質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


      堅持把項目源開拓作為企業“一把手工程”,引導各地在新興產業、高端制造、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積極開拓項目源,儲備一批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產業帶動強、投資力度大的優質技改項目,動態管理、梯次推進、滾動發展。建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制度,提高服務效能,協調項目建設條件,推動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幫助企業積極開拓市場,降低經營成本,充分釋放項目效益,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