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踏著哈爾濱的第一場雪,記者驅車來到了距黑龍江省哈爾濱市30公里的賓縣進行采訪。
賓縣,在黑龍江省的64個縣市里雖然不起眼,但它卻是黑龍江省的十強縣(市)之一。這個不起眼的小縣有風光秀麗的二龍山而成為哈爾濱市的后花園,成了都市人夏天避暑、冬天滑雪的樂園。近年來,賓縣縣委、縣政府以積極落實“強縣”戰略為核心,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即: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跨越發展的不竭動力,把跨越發展作為改善民生的根本支撐,以項目建設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強區、連線、擴城、興帶”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工業壯實力,農業提效力,旅游擴張力,文化增活力,環境添魅力,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奮力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二龍山農家樂:夏忙冬不閑在二龍山旅游風景區,我們見到了居住在二龍山旅游局家屬區的徐艷秋,她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到目前,她家開的東北農家大燉菜大院旅游收入已達到20多萬元。目前,她家正在做各項準備工作,以迎接12月滑雪旅游旺季的到來。
今年50歲的徐艷秋跟記者聊起她與丈夫的創業經歷。13年前,她家旁邊新建了一家二龍山龍珠滑雪場,于是,她與丈夫一商量,開起了一家食雜店。隨著來滑雪的南方客人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來食雜店的客人不僅要求買一些食品,而是要求吃飯和住宿。她靈機一動,馬上將食雜店開成了有三間客房、兩張餐桌的集吃飯、住宿于一體的小型客棧。當年,讓徐艷秋掙了兩萬多元。后來,丈夫邵劍波退休,和徐艷秋帶領四五名雇工經營著她們這個過去70多平方米,如今已280多平方米的東北農家大燉菜大院。經過13年的不懈努力,徐艷秋與丈夫邵劍波經營的東北農家大燉菜大院達到室內15桌、室外18桌、可同時安排30人住宿的中檔規模。
據賓縣旅游局團委高書記介紹,賓縣大力開展“旅游擴張力”工作以來,像徐艷秋這樣通過政府扶植起來的集住宿、餐飲一體的特色農家樂飯莊已經近100家,通過這一產業已經帶動群眾年創收超過千萬元。
永和蔬菜標準園:增收促就業
夕陽西下,迎著裊裊炊煙,記者又驅車來到了距離賓縣縣城20公里的永和鄉。在鄉政府,記者見到了賓縣禾佳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樹明。
今年48歲的李樹明是這里土生土長的農民。1993年,他與一批同鄉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離開祖國,遠赴俄羅斯,在秋明州一個蔬菜基地當技術員。六年后,他自己在俄羅斯的葉卡捷林寶洲承包了一個蔬菜基地,建了200多棟大棚,種植蔬菜,年純收入超過100多萬元。2010年,在賓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愛我家鄉,回鄉創業”的號召下,他毅然放下在俄羅斯多年打拼的事業,回到家鄉,開始新的創業。他租了鄉里其他村民的500畝土地,并組織20余戶農民建立“禾佳蔬菜專業合作社”。到今年,該社已建立起210個大棚;在黑龍江省社科院積極幫助下,他種植的“荷蘭粉佳寶”和“美國歐盾”兩個品種的番茄喜獲成功。今年收獲期,禾佳蔬菜專業合作社每天都有三輛卡車載著30多噸番茄發往哈爾濱市的周邊蔬菜批發市場,并遠銷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產品供不應求。李樹明欣慰地告訴記者,一年一個大棚,扣除各種費用,純利在萬元左右。
陪同記者采訪的永和鄉政府鄉長、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艷旭告訴記者,永和菜業有限公司始建于2012年4月,現已建成鋼架塑料大棚2000多棟,日光照節能育苗溫室十八棟,長期聘用工人180多名,臨時工200多名,有效地解決了土地轉讓后閑置勞動力就進增收問題。現在,以禾佳蔬菜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永和蔬菜標準園已經成為國家農業部的國家級園區。
常安烤煙并果木:譜寫新篇章
距離縣城29公里的常安鎮,是賓縣的烤煙與果木種植的主產區。
58歲的張榮斌是常安鎮常安村的農民,是位種烤煙的老行家,他從1989年就開始種植烤煙。2002年,他與黑龍江省煙葉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后,當年種植的15畝烤煙,畝產值就達到了1000多元。現在他家的烤煙已經種植了50畝,每畝純收入2500元,僅此一項就獲得了近13萬元的收入。
在光恩村,我們見到了55歲的農民夏慶祝。這位當年“闖關東”來到賓縣的河北老人,依靠種植果樹已經在當地家喻戶曉。1986年,在賓縣提倡推廣丘陵地區種植果樹的號召下,他在鄉鎮技術干部的幫助下開始了果樹種植,賓縣無償給他提供了18畝土地、樹苗。他又回到河北老家請來了苗木專業畢業的表哥指導。三年后,他見到了效益,每畝地鮮果純收入超過千元,當年他就還清了外債。今年,他種植草莓、藍莓等漿果12畝,黃太平、梨、杏等核果40畝,鮮果總產值11萬元,純收入8萬元。
據常安鎮黨委書記趙喜文介紹,自從賓縣調整產業結構以來,該鄉因地制宜,發展烤煙種植戶375戶,種植烤煙面積11013畝,年產烤煙300多萬斤,占全縣烤煙產值的五分之一。現該鄉鎮果農300多戶,通過參加“東北農業大學園藝技術培訓班”學習,現該鄉鎮果農達到園藝師水平20多人,技術員水平300多人。全鄉現種植果樹面積達到1.5萬畝,樹苗基本自給自足,僅此一項,每戶果農年經濟增收達到4萬元。
以“發展旅游、種植棚菜、推廣烤煙和栽植果木”為特色的四項產業,已經成為驅動賓縣特色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四只車輪。(張維福 劉鵬娜 趙玉剛 朱善永)
來源:消費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