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模式”引領湖北循環經濟發展


    作者:李高超    時間:2012-11-15





    在商務部公布的第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名單中,湖北省的宜昌和荊門兩市赫然在列,至此湖北省已經有武漢、襄陽、宜昌和荊門4市入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名錄。

      眾所周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對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湖北省一直高度重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通過大力構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帶動和促進了全省再生資源行業走向規范和健康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湖北省共回收廢舊通迅設備21.81萬噸、廢家電371.55萬臺,其中通過家電以舊換新規范回收的廢舊家電230萬噸、廢鋼鐵707.13萬噸、廢有色金屬159.56萬噸、廢紙257.1萬噸、廢橡膠16.19萬噸、廢塑料90.11萬噸,湖北省已建、在建、籌建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共有30家,年回收及循環利用有望達到1260.22萬噸,循環利用產值有望達到323.11億元,在湖北省循環經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武漢、襄陽、荊門、宜昌等4個城市先后被商務部批準為全國第一、二、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其中襄陽、武漢兩市已于2010年、2011年分別獲批財政部、商務部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項目,并分別獲得中央專項支持資金3400萬元和4900萬元。2010年,湖北興業鋼鐵爐料公司、湖北鑫豐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還被財政部、商務部批準為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項目,各獲得中央專項支持資金1800萬元。

      在我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湖北愈發顯示出強勁的中部力量。

      全省總動員

      

    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武漢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起步較早。2010年1月1日,《武漢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武漢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場所建設與管理技術規范》作為武漢市地方標準正式發布實施,填補了湖北省在該領域的空白。

      此后出臺的《武漢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明確,2012年武漢初步建成覆蓋全市、布局合理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規范化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達到2200個,建成9~10個規范化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和1個再生資源產業園,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龍頭企業,92%以上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92%以上的社區設立規范的回收點,90%以上的再生資源進入規范化市場進行交易和集中處理,基本消除二次污染,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達到80%以上。

      按照規劃,至2015年,武漢規范化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達到2553個,建成60個分揀中轉站、10個規范化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和2個綜合性再生資源產業園,武漢市95%以上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95%以上的社區及鄉村設立規范的回收點,95%以上的再生資源進入規范化市場進行交易和集中處理,全面消除二次污染,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達到82%以上,規模化經營水平大幅提升,行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行業良性運行機制基本形成,節能減排的水平顯著提高,成為全國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的典型示范城市。

      據了解,到今年年底,為期三年的武漢市回收體系建設將基本完成。其中,規范化回收點新增400個,累計達到2200個,新建成8~9個規范化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九成以上回收人員將納入規范化管理,九成以上的社區設立規范的回收點,九成以上的再生資源進入規范化市場進行交易和集中處理,二次污染基本得到消除,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達到80%以上。

      綜觀湖北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熱絡景象,豈是武漢一家獨美?

      2009年,襄陽市成為全國第二批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截至去年年底,襄陽市共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1480家,年回收量達到175.6萬噸,年回收總值約122億元。

      近年來,襄陽市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去年襄陽市829個標準化回收網點、4個分揀中心、1個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已基本建成,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中心已經投入使用,提前一年時間完成了試點城市項目建設任務。再生資源行業龍頭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11年襄陽市商貿企業前10名納稅大戶中,再生資源企業占5家,為襄陽市申報國家再生資源基地起了重要作用。

      今年2月,經過國家商務部的評審和公示,湖北省宜昌和荊門兩市成功入圍第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城市里的“金山”

      提起湖北的再生資源回收,就不能不提格林美002340,股吧。2008年成立的武漢格林美資源循環有限公司在湖北省、武漢市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創立了中國廢舊電池和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模式,成為開采中國城市礦山資源的示范模式。武漢格林美于2010年8月9日成功中標湖北省家電以舊換新回收企業,對全面推進湖北省電子廢棄物回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已進入高成長期。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城市礦山資源儲量日漸增長。目前,我國正處于產品技術提升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高峰期,電視等主要家電的綜合報廢數量年均為7000萬到8000萬臺。汽車的報廢量也逐年增加,2011年汽車報廢量近300萬輛,由此可見,我國城市礦山儲量漸趨充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可再生資源具有較強的節能減排優勢。

      為此,我國政府在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可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并把“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示范”作為七項重點工程之一。此外,還出臺了一系列的財政扶持政策,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確定了以銷量計繳的原則,每臺家電征收額在10元左右,并保留了適時調整征收標準的空間,從而對處理企業的補貼從每臺十幾元大幅上升至85元/臺左右,這必然會驅動著我國可再生資源朝著規模化和環保化方向大發展。

      看準了這一機遇,武漢格林美公司以武漢城市圈和荊門為中心,通過建設“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電子廢棄物回收中心店”,已建立了與全省居民、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小學的回收合作關系,創建了“規范收集、陽光交易、安全儲運、環保處理”的電子廢棄物回收文化,實現了電子廢棄物的集中、規范、無害化收集,構建了中國“城市礦山”資源的湖北開采模式。

      2008年以來,格林美發動了中國廢舊電池與電子廢棄物“集中收集、陽光交易”的回收活動,格林美通過與武漢等地政府合作,以設立回收箱與回收超市相結合的形式來回收廢舊電池與電子廢棄物,在武漢等多個城市、城區建設了30多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覆蓋7000萬人群和10萬平方公里,首次大規模、大范圍地對中國廢舊電池、電子廢棄物進行集中分類、規范收集,成為跨地區、多層次的城市礦山資源的社會開采體系,年回收廢舊電池與小型電子廢棄物達到5000噸以上,成為中國城市礦山資源開采與利用的示范模式。公司在武漢城市圈鋪設的30多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的成功運行,開啟了中國電子廢棄物由分散無序、游擊隊式的原始回收方式向定點集中、定價回收的文明回收方式過渡的先河,標志著中國電子廢棄物陽光交易、規范收集、綠色處理模式的開始,標志著中國“城市礦山”資源開采試驗的實際運行,被譽為中國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的“武漢模式”,成為兩型社會建設的新亮點,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作者:李高超)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