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多家蒙藥企業采訪中了解到,有著2800多年歷史、多達2200余種的蒙藥,近年來,由于各種發展“瓶頸”的制約,錯失了很多發展的良好機遇。目前全國6家專業蒙藥制藥企業全年總產值不足3億元,與苗藥和藏藥相比,蒙藥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遠遠沒有被釋放。
據了解,制約蒙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目前收載在國家藥典標準的蒙藥只有12個、蒙藥材只有4個,蒙藥標準較為落后;全區有蒙藥制劑批準文號7000多個,有的已經長期不生產,制劑注冊許可嚴重滯后;蒙藥發展缺乏經驗豐富的蒙醫藥科研人員等等。
為推動蒙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近年來,自治區局以“標準化”作為發展突破口,即以“蒙藥制劑規范”、“蒙藥材標準和炮制規范”、“蒙藥安全性評價實驗室”等相關蒙藥標準化項目建設為切入點,通過制定全區醫療機構蒙藥制劑調劑使用暫行辦法,開展部頒蒙藥分冊成方制劑品種說明書起草工作等,頒布實施《內蒙古蒙藥制劑規范》,組織編撰《內蒙古蒙藥制劑規范》第二冊等一系列措施,強力推動蒙藥發展。
為了將蒙醫藥特色轉變為優勢,促進蒙醫藥、生物醫藥產業化發展,自治區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中,專門提出“蒙藥發展戰略”,目標是經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蒙藥的標準體系。
2011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局出臺了《關于促進內蒙古醫藥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圍繞提高監管能力建設,從加快標準化建設,完善政策體系,加強項目建設支持和人員培訓等方面,推進醫藥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2012年上半年,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系統開展了蒙藥發展專題調研,找出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據了解,下一步,區局將對全區蒙藥制劑集中換發批準文號,對具有開發潛力的品種,加大臨床研究,為蒙藥的發展提供支持。另外,自治區局還將深入開展蒙藥標準提高行動,制定蒙藥材炮制規范,明確蒙藥材標準,開展蒙藥資源調查,推動蒙藥材規范化種植,啟動《蒙藥志》編制工作。
作為自治區蒙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重要成員單位,自治區局還將聯合有關部門,制定蒙藥研發、稅費收取、醫保目錄、招標采購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打造推動蒙藥發展的政策洼地,以具體措施推動“十二五”期間蒙藥發展戰略的實施。(李雪墨)
來源:中國醫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