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資源大省山西除了有煤礦,還有文化這座“金礦”,每每山西經濟遭遇不測時,文化產業卻能經受“寒冬”考驗,如今,旅游業的強勁勢頭讓人刮目。
9日,山西省統計局發布權威數據稱,政策助力,旅游業經受了“寒冬”的考驗,成為山西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2009年全省旅游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0.7%;今年,山西經濟再遇不測,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工業利潤同比下降,而山西旅游業的強勁勢頭讓人刮目,前三季度,全省旅游總收入1349.3億元,增長36.4%。
中秋、國慶長假中,山西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248.48萬人次,同比增長43.7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3.98億元,同比增長67.08%。山西旅游業的集體發力,成為山西經濟復蘇回暖最快的行業之一。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明確指出,文化建設要成為山西發展的“一翼、一輪”,把文化放在了與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制定了改革發展的“五大戰略”以及改革與發展、事業與產業、文化與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一盤棋方針,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文化的改革與發展。
山西省長王君響亮地提出“要象挖煤一樣挖文化,要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2009年,山西連續出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6個政策性文件;2010年,省委省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根據省情敲定了改革路徑:整合重組,組建文化產業集團;2011年,山西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全面完成。通過轉企改制,激發了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內在動力,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彰顯出文化產業應對危機的戰略價值;2012年,大型話劇《立春》在解放軍歌劇院隆重登場,這是山西省話劇院為黨的十八大獻禮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并受邀參加文化部組織的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也是繼《立秋》之后,全省又一部具有時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精品劇目,盡顯山西建設文化強省、打造文化精品的豐碩成果。民間文化生活更是紅紅火火,各地文化廣場、休閑中心比比皆是,廣場舞、秧歌隊、紅歌團,百姓臉上洋溢著的是健康和幸福。
如今在山西,資源企業轉投旅游業、金融機構垂青旅游業、品牌宣傳提升旅游業,山西旅游業從追求數量型增長向追求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型升級進程中,正向縱深推進。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