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打響西部醫藥產業“突圍”戰


    作者:劉國鋒    時間:2012-11-09





    5年內力爭全市醫藥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重慶市10月23日討論的醫藥產業振興規劃讓市場為之一振。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醫藥產業作為最具可持續性和高成長性的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重慶市將調整醫藥產業發展思路,提速趕超,重振雄風。


      而把做大做強醫藥產業作為地方經濟崛起的重點,正成為業內看好的方向。日前,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廣成表示,我國中西部地區正在承接醫藥工業的轉型,未來幾年,重慶等西部省市在全國醫藥產業中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提高。


      產業西移提供機遇


      根據規劃目標,重慶市2017年醫藥工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1500億元,占全國比重將從目前的1/80提升至1/30。2011年,重慶市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33億元。黃奇帆表示,重慶市要改變醫藥工業相對落后、拖全市工業尾巴的狀況。


      “重慶醫藥產業與全國醫藥產業發展相比相形見絀,且差距越來越大。”黃奇帆說。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據業內專家介紹,重慶市233億元的產值規模雖然有一定看點,但與東部醫藥強省仍無法相比。以醫藥大省山東為例,僅煙臺市2010年醫藥產值便達245億元。


      而從產業差距來看,重慶市的發展目標比較符合實際。“2020年達到1500億元,這樣的定位比較合理。”一位醫藥行業研究員表示。據介紹,根據即將出臺的《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醫藥工業產值將達3.6萬億元,重慶市力爭2017年醫藥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占比仍不算很大,但比較切合西部地區的發展實際。


      事實上,重慶市的醫藥發展規劃代表了西部地區對產業轉移的厚望。潘廣成表示,制藥工業的西移已經成為發展趨勢,重慶等省市則有望從中受益。


      據介紹,在“十一五”期間,沿海發達地區成為吸引醫藥產業投資的熱點地區,因人才、技術等優勢,沿海省份是跨國藥企進入中國的首選地。“但這種觀念正在轉變,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以后,西部地區的成本、人力資源等優勢開始凸顯,跨國藥企的思維正在轉變,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逐漸增多。”潘廣成表示。


      藥企龍頭有望受益


      對于重慶市醫藥產值的壯大,黃奇帆提出兩個重點方向,即盤活存量和做大增量。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存量資源的盤活,還是增量資源的引進,重慶市的龍頭上市藥企都有望從中受益。重慶市日前也明確表示,將下大力氣做大做強其醫藥三巨頭:太極集團、化醫集團、北大方正。支持方向的明確,無疑使龍頭藥企獲得了政策和資源方面的保障。


      這種產業“突圍”也開始展現亮點。重慶市發改委日前出爐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項目,萊美藥業、西南合成、福安藥業3家A股上市藥企均有項目獲得資金支持。而在黃奇帆主持的重慶市醫藥產業振興規劃專題會議上,華邦制藥也闡述了發展壯大的戰略構想。


      “融資支持、兼并重組都是目前扶持醫藥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舉措,我國小型藥企太多,國家也希望通過市場整合、企業兼并重組來提高產業集中度。預計重慶市醫藥產業增量資源的壯大離不開兼并重組。”潘廣成表示。


      事實上,重慶市醫藥產業的整合正進入快車道。此次重慶市振興醫藥產業規劃的出爐,使業內對太極系3公司———太極集團、桐君閣、西南藥業的整合預期再度升溫;而重慶市藥企的對外兼并重組也不斷加快,華邦制藥并購北京穎泰嘉和后,新增的農藥業務開始為公司貢獻業績。政策層面對產業壯大的鼓勵,使業已存在的行業龍頭備受市場關注。(劉國鋒)

    來源:中國醫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