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鮮 茶葉香 柑橘甜,美麗湘西走出三朵金花


    時間:2012-11-09





    如今,特色農業正成為引領湘西農民走向富裕之路,也成為一條產業扶貧、產業富民的成功之路。多年的特色產業發展,讓湘西形成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特色品牌,龍山百合、古丈茶葉、瀘溪椪柑這3個產品是其中最為耀眼的3張名片。

    57歲的龍山縣洗洛鄉雙牌樓村村民莫景平盡管從來沒有坐過飛機,也從來沒有去過上海,但莫景平知道,他種出來的百合每天坐著汽車或者飛機奔赴上海。上海人愛吃百合,如果追問他們煲湯鍋里百合的“籍貫”,最終你會發現它們來自湘西龍山縣。盡管兩地相距1000多公里,但小小的百合把它們連在了一起。“去年種了0.26公頃百合,收入2.8萬元,今年種成0.33公頃了。”莫景平盤算著。

    洗洛鄉是龍山縣最早栽培百合的鄉鎮之一,自從試點種植百合以來,莫景平就再也沒有出去打過工,百合改善了他們家里的經濟狀況。該縣百合辦主任彭啟洪說,上海每天百合的需求量為200噸,主要由龍山縣經銷商供應。從1998年開始,龍山縣決定把百合作為冬季農業產業開發的重點來抓,為此縣里成立了百合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備干部專職負責抓百合產業發展。經過10多年的試種和研究,最后確定將卷丹百合作為龍山百合的當家品種。

    2004年,百合辦在白羊鄉民艾村和玉樹村建立了近70公頃百合豐產示范基地。兩村518戶共2103人,種植前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通過扶持,當年種植百合124公頃,實現銷售收入5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660元。當地老百姓們說:“現在大家住的是百合屋,用的是百合錢,讀的是百合書,坐的是百合車……”

    百合做成了大產業,凸顯出特色農業扶貧的魅力。

    “綠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處是我家,家家戶戶小背簍,背上藍天來采茶……”宋祖英的一曲《古丈茶歌》讓源遠流長的古丈毛尖再度蜚聲中外、美名遠揚。走進歌聲中的茶鄉,只見青山綠水間成行成畦的茶園翠綠欲滴。近年來,古丈縣全力開發被譽為“綠色朝陽”經濟的茶葉產業,從生產、加工、營銷等方面入手,上演著茶葉產業化建設的“多重奏”。

    以“古丈毛尖”為拳頭,綠茶、紅茶、食用綠茶籽油等多類別的系列產品,在“公司+協會+茶農+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農業產業鏈,去年實現產業生產總量2509噸,茶葉產值1.64億元。

    “古丈已經率先實現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農業人口人均0.06公頃茶的奮斗目標。”今年3月29日,古丈縣委書記向頂天在2012中國(古丈)第二屆茶文化節長沙新聞發布會現場激動地宣布。

    目前,古丈縣茶園總面積已達0.8萬公頃,并確立了“十二五”期間達到1萬公頃、遠景達到兩萬公頃的發展目標。在推進茶葉基地建設的同時,古丈縣注重通過科技提高茶葉品質,通過推進精細制作帶動產業化建設。2011年,由隆平高科、步步高集團、老百姓大藥房、大漢控股、湖南美林置業、鳳凰旅游6家知名企業聯合成立的龍葉古丈毛尖茶文化有限公司落戶雙溪鄉梳頭溪村,有效拓展了茶葉精深加工。

    而在該村建廠的英妹子茶葉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先進制茶設備與技術,使整個茶葉產業效益大幅提高。“以前只能采摘一季的茶葉,以后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摘加工,以前廢棄無用的茶果,也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樣一來,可使單位面積茶園的收入,從以前的4200元提高到6000元。”該公司負責人說。

    譚永峰,80后,瀘溪縣紅山椪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5年,他從涉外經濟學院畢業后,曾一度待業,后來望著身后的大山,琢磨到了門道。2008年,他主導成立了瀘溪縣紅山椪柑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生產湘西椪柑、臍橙等,現在他在果園里又發展起了林下養殖。

    “椪柑是瀘溪人的驕傲”。作為支柱產業,瀘溪有椪柑總面積兩萬公頃,去年總產量為18萬噸,暢銷20多年,帶動了廣大果農發家致富。瀘溪因而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椪柑之鄉”,還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示范基地縣、全國無公害柑橘生產達標縣等榮譽稱號。

    在瀘溪縣農辦副主任李華才看來,“椪柑產業的紅利期已過,正面臨著困境”。由于遭受2008年特大冰災和2011年市場的大幅滑坡,瀘溪椪柑產業陷入了困境。“有市無價,增產不增收,縣里已是嚴重的供大于求。”2011年,全國柑橘產量為2650萬噸,銷售市場基本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產量超出近八成。全國柑橘市場基本飽和,買方市場極度膨脹,導致銷售價格陷入“冰點”。

    李華才開出的解困良方是:調結構,集中力量生產精品良果;建標準,提高全縣椪柑的培管技術和質量標準;促銷售,在主營城市建立直銷窗口;強公司,進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

    因此,產業改造升級,成為延續柑橘產業輝煌下一步面對的新課題。(中保文)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