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東部地區對外開放展新顏


    時間:2012-11-09





    東部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

      黨的十六大以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10個省、市在內的我國東部地區抓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契機,通過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等渠道,使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調整結構

      “過去我們只能做貼牌代工生產,可以說只動了小腦;現在則開始向研發設計努力,開始大小腦并用了。”寧波金田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躍強說。他所在的公司始創于2002年,起步時只是簡單地為歐美品牌產品做代工。經過10年的發展,該公司擁有了一支專業的生產團隊,并且側重創新,將研發設計出獨特、新穎、實用的產品銷往海外市場作為發展方向。張躍強把這種由簡單的加工貿易向自主研發設計轉變的過程比喻為從小腦運動到大小腦并用。

      經歷了這種轉變的不止這一家企業。

      2002年~2011年,東部地區加工貿易占其貿易總額的比重從51.6%下降到37.9%,并從簡單的組裝加工逐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營銷等環節拓展,新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形成。

      同時,東部地區一般貿易發展加快,貿易額從2002年的2317.7億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66億美元,增長6.1倍;占東部地區貿易總額比重從2002年的40.5%提高到2011年的51.4%,提高了10.9個百分點。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般貿易發展加快,東部地區正在著力推動貿易結構升級,力求提升其對外開放水平。

      然而,要真正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僅僅依靠加工貿易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張莉提出,以加工貿易起家的東部地區應降低對外需市場的依賴程度,改變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發展模式,著力開發有知識產權、有自主品牌的產品,注重貿易結構調整,從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數據顯示,2002年~2011年,東部地區進出口總額從5721.9億美元提高到32224.4億美元,增長4.6倍,年均增長21.2%,占全國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周期最長、速度最快、增速最穩定的時期。

      10年中,東部地區著力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其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加快。此外,東部地區還注重促進貿易主體進一步多元化,外資和民營企業外貿發展迅速。

      鞏固優勢

      十六大以來,在注重貿易結構升級的同時,東部地區還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外資溢出效應明顯增強。截至2011年年底,東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達61.6萬家,占全國比重為83.4%;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1.0萬億美元,占全國比重為81.7%。

      東部地區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呈現出集群式“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合作增勢強勁、全球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等特點。

      與此同時,東部地區著力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東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總額達3910.6億美元,占全國服務貿易總額的93.3%。

      目前,東部地區正加快重點區域開放,區域互動開放格局已初步形成。作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的主體區域,東部地區憑借較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積極承接國際高端產業轉移,淘汰落后產業產能,形成了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優勢,產業價值鏈得以優化。

      優勢固然明顯,然而面對外需市場不景氣、外貿增速下滑的現狀,有人對東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前景提出了擔憂。

      對此,張莉表示,東部地區在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的高速發展后,需要一個時期進行調整和升級,因此,短期的增速下滑合情合理。她同時指出,在調整期中,東部地區應鞏固優勢,東部企業應樹立轉型升級理念,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的互動合作;到中西部布局,利用當地資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國家也應對此給予鼓勵性政策優惠。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