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洛川:小小紅蘋果讀出農村經濟學


    作者:劉彤    時間:2012-11-08





      在陜北蘋果紅了的季節,記者來到了陜西省洛川縣——這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如今聞名中外的蘋果之鄉,親歷蘋果喜獲豐收的場景,體驗果農豐收的喜悅。

      “洛川種植蘋果自然條件很有優勢,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蘋果帶給果農的收益逐年提高,一年年鼓起的‘錢袋袋’讓我們切實體會到了種植蘋果的好處。”洛川縣永鄉鄉南咀頭村果農李富平興奮地對記者說。

      “過去我們這兒的山溝溝、峁梁梁,種滿了油菜、小麥和煙草,一年畝產不到100斤,一個人一年的收入不到1000元,那時的洛川就是渭北旱塬廣種薄收和貧窮落后的代名詞。”李富平說。

      從1991年開始,在當地政府的推動和鼓勵下,南咀頭村開始了大規模種植蘋果的嘗試。“但真正讓農民放下思想包袱、將全部精力投入蘋果生產,還是黨的十六大以后,農業特產稅取消,農民加大了對蘋果生產的投入,在國家、省、市、縣各項補貼政策的激勵下,以紅富士、嘎啦等為代表的蘋果新品種被引進了洛川,蘋果專用肥的施用也逐步推開,一盞5000多元的生物防蟲燈也在果園大面積使用……”

      李富平說,今年他家的蘋果產量在2.5萬斤以上,“粗略估算,今年我家來自蘋果的凈利將在5萬元以上。”

      洛川縣縣長彭安季說,目前全縣有50萬畝果園,全縣16萬農村人口中,人均擁有果園3.1畝。“預計今年洛川的蘋果總產將達到82.6萬噸,創歷史新高。”

      在洛川走訪時,隨時可見的,是運輸蘋果的大型半掛貨車,由企業、農民投資興建的蘋果儲藏冷庫也隨處可見,在政府、市場、企業、合作社和農民的共同參與下,小蘋果如今已成了當地的“大產業”。

      今年50歲的洛川縣永鄉鄉堡子頭村村民杜民子有60多畝果園,他本人同時還是當地一家蘋果生產專業合作社和一家果品企業的負責人,對自己的多重“角色”,杜民子說:“除了種蘋果獲益,與蘋果有關的運輸、倉儲、銷售等產業,其實還有很大的收益空間。”

      杜民子說,目前洛川蘋果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可,雖然自己還是農民,但他已經建起了冷庫、在西安聯系了專賣店,并正在與廣東客商洽談合作銷售蘋果,同時他還準備購買廂式貨車,進行包括蘋果生產、收購、儲藏、運輸、直銷等在內的各種業務。“從2010年開始,蘋果的產地收購價逐年走高,收益逐年看漲。今年,我家來自蘋果的收入超過50萬元不成問題。蘋果確實是一個大有文章可做的‘大產業’。”

      有著“蘋果書記”之稱的洛川縣委書記高武斌說,目前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已經正式開建,這個集生產示范、節會展示、交易倉儲、物流配送、農資交易、產業加工、科技研發、文化展示、配套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市場,將大大加強我國在世界蘋果產業中的“話語權”分量。

      高武斌說,從目前的種植規模和發展前景看,洛川的蘋果產業確實讀出了中國的農村“經濟學”:洛川從原先單一依靠糧食種植填不飽農民肚子,到憑借單一蘋果品種農民不愿接受,再到引進最新品種擴大種植面積,直到現在有機果品基地面積的逐年擴大,洛川蘋果產業的發展,不僅是陜西果業及農村經濟和整個中國水果產業發展的縮影,也見證了中國農業生產由傳統向現代發展的全過程。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