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度長三角區域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發布


    作者:王星    時間:2012-11-01





    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編纂的《2012年度長三角區域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最新出爐。2011年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勢頭良好,穩中有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結構轉變和調整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城市綜合競爭力前10排名較為穩定,分別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南通、溫州、常州、徐州。其中南京前進1位,寧波退后1位,徐州新晉第10名。

      產業結構高級化

      報告指出,2011年長三角地區繼續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從產業結構來看,去年長三角地區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4∶49.38∶45.8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2010年增加了0.67個百分點,上海市、南京市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均超過了50%,分別為58.05%和52.4%。

      從產業發展速度看,長三角現代服務業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1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9.6%,比2010年增速提高了3.9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則降低了10.5個百分點。浙江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也超過了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高出0.3個百分點。同時,長三角各城市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并將發展重點從制造業的數量規模轉移到制造業的先進性上,推動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科技引領作用大

      長三角地區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2011年的增速,呈現一升、一降、一穩,即投資拉動上升,出口拉動下降,消費拉動平穩。與2010年增幅相比,投資、消費增幅分別上升了11.21和0.18個百分點,出口增幅下降了15.87個百分點。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告訴記者,科技進步與創新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結構轉變和調整上起到了引領作用:“長三角各地區目前正在加強科技平臺的創建,推進包括中國技術進出口貿易中心等項目的建設,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以上海為例,2011年前三季度上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達33%,高于全市工業投資增幅。”

      蘇北浙西南后發力強

      長江三角洲地處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與杭州灣交匯區域,海洋資源豐富,擁有海域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8200多公里。報告顯示,海洋經濟成為長三角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11年長江三角洲地區海洋生產總值為1.37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78%,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0.1%,占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的13.66%。沿海11個城市上海、南通、連云港601008,股吧、鹽城、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舟山、臺州等,有9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列入前15位。其中,鹽城、舟山等沿海城市綜合競爭力分別前進了1位。

      郁鴻勝指出,相比較整個長三角區域的“穩中有升”,蘇北、浙西南等地后發優勢明顯,長三角區域內部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外商集中向江蘇沿江開發地區投資的局面有所緩和,反倒是向蘇中、蘇北地區投資的比重開始上升。另一方面,浙西南在基礎設施建設、外貿等方面的發展速度也超過了浙東北。相信隨著浙西南基礎設施投入增大,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浙西南經濟將進一步加快發展,緩解區域不平衡發展。” (本報記者 王星)

    來源:文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