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輪胎企業欲返美收復“失地”


    時間:2012-10-31





    9月26日,美國實施3年的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到期。由于在法定期限內美國國內產業和行政當局均未采取任何延長該措施期限的行動,該措施如期終止。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輪胎生產基地,而美國是山東第一大輪胎出口市場。特保措施終止,山東輪胎企業有何反應?


    “美國特保措施的終止在意料之中,這對企業無疑是一大利好,將為輪胎企業重返消費潛力巨大的美國市場打開方便之門,不僅出口利潤將有大幅提升,而且訂單數量會大大增加。”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民表示。


    在特保案壓力下,部分輪胎生產企業早已經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有的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將生產重心轉移到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上;有的減少涉案輪胎的生產量,增加工程胎等生產量,以質量和品牌占領市場。山東三角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去年就在美國阿克隆市設立了研發機構,與阿克隆大學開展戰略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推動了輪胎研發制造技術不斷創新,因此我們對繼續擴大美國市場充滿信心。”三角集團董事長丁玉華說。


    丁玉華表示,發生特保案后,三角集團迅速采取措施,通過調整出口結構,提高高性能卡車胎、高檔轎車胎和巨型工程子午胎出口比例等措施,盡量減少企業在特保案期間的損失。今年1~7月,三角集團向美國出口輪胎總額同比增長10.5%。


    山東賽輪公司董秘宋軍表示,賽輪公司出口美國的產品已經通過了美國環保署的認證,是國內第二家通過該認證的輪胎企業。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和特保措施的到期,公司半鋼胎的出口規模將持續擴大,公司產品利潤率有望因此提高一到兩個百分點。


    山東興源輪胎集團副總經理宋相安說,興源集團主要出口市場是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而在全鋼胎市場較好的美國和俄羅斯出口量并不多,隨著特保案的終結,企業今后要逐步調整出口市場布局,加快開發美國和其他新興市場。


    “早在9月初我們就密切和美國客戶聯系,積極推銷產品。”威海一家輪胎生產企業負責對美出口業務的負責人表示。他坦言,對輪胎企業來說,這是企業搶占市場的好機會。面對這一機會,他們企業目前在保住既有市場的同時,正抓緊擴大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目前已經有客戶加大訂單。


    張洪民說,為了減小國際貿易壁壘對我國輪胎出口業的持續影響,山東輪胎企業除了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綠色輪胎之外,進軍新興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部分輪胎企業著手“走出去”,加快在海外投資建廠的調研和投資。其中,玲瓏集團和賽輪公司分別在泰國和越南加大了投資力度,賽輪公司在越南的項目有望年底達產。


    來自青島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7個月,山東省出口輪胎9015萬條,貨值47.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0.7%和23.1%。“美國特保措施實施3年來,山東省輪胎出口總量仍能保持年均兩位數的大幅增長,產品和市場的多元化功不可沒。”張洪民說。

    來源:中國石化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