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興安盟推進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


    作者:陳婕 李艷    時間:2012-10-25





    本報訊(陳婕記者李艷)內蒙古興安盟在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中,充分發揮質監主力軍作用。在抓好5 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推廣力度、標準化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據了解,目前興安盟一共建立了5 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采用89 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定了10 項地方農業技術規范。體現和遵循了標準的簡化、統一、先進、實用的原則,標準銜接配套,基本滿足了水稻種植、奶牛養殖及產品加工的需要。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舉辦培訓班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民,提高了技術人員和農牧民掌握、運用標準的能力,促進了農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目前,興安盟5 個農業標準化項目按項目計劃穩步推進,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進展順利。其中,烏蘭浩特市育肥牛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預計到2013 年總純收6500 萬元以上。在科右前旗,肉羊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得到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視,出臺了多項扶持性政策,為肉羊養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他們組織成立了肉羊養殖產業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形成了從養殖服務、小區建設、產業化等全過程的一體化服務體系。科右中旗萬畝有機谷子種植標準化項目依托龍頭企業內蒙古二龍屯有機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對與公司簽約的農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原料按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每公頃可增收6000 元。在扎賚特旗,水稻育秧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直接帶動保安沼地區8000 公頃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基地的建設,輻射全盟稻米產業的發展。質監部門首先采取幫扶龍頭企業的措施,努力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引導、幫助、扶持農民組建專業合作社,增強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其次,他們不斷規范生產過程,嚴格按照有機水稻操作規程統一種子品種,統一有機肥料,統一最佳生態區域種植,統一監控管理,質監工作人員進行跟蹤服務,指導農戶嚴格按標準生產,在育秧、播種、秧田管理、本田管理、水層管理、除草、去雜、收割等環節層層把關,不斷提高種植技術水平。第三開辦培訓班,免費發放各種技術資料和宣傳報、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等形式,讓農民增長見識,提高農民的標準化生產意識。

    據了解,目前相關企業先后與職工和農戶組建了“扎旗保農糧米專業合作社”,2011 年合作社成員已發展至105 個,建立了以企業為龍頭的“龍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體系。通過各種方式帶動農戶達3122 戶,并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使農民規避了市場風險,標準化種植的水稻每公頃增產1.5 萬公斤左右,增產達25%,僅0.8 萬公頃水稻一項使農牧民增收3600 萬元,平均每畝增收300 元。2009 年投入資金600 余萬元,建設了自治區第一個“水稻標準化育秧基地”,包括日光溫室,標準化育秧大棚,保障了水田的秧苗需求,吸納3000 余人從事季節性勞務,成為再就業基地,深受農牧民歡迎。

    興安盟通過農業標準化項目建設,有力促進了興安盟地區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品種優化和產品質量的提高,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使農民增收增效;同時,特色農業、品牌農產品、安全衛生優質和綠色農產品、生態環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發展和改善。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