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數十年乃至上百年,遼寧阜新、吉林遼源、江西萍鄉、河南焦作等城市曾因礦產資源而興旺。但長期開采使這些地區礦產資源逐漸枯竭,產業衰退,就業和民生保障難以為繼。
為破解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這一世界性難題,中國從2001年起在69個城市實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據國家發改委介紹,目前,資源枯竭城市經濟活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長逐漸改變了轉型前的低速徘徊局面。
2008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分三批確立了全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財政累計下達資源枯竭城市財政轉移支付資金463億元。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實施了主要針對資源枯竭城市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安排資金68.4億元。同時,資源枯竭城市所在的23個省區、市相繼建立了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等工作機制。
2007年~2010年,前兩批44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由6677億元增加到10966億元,年均增長1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5元增加到31975元,年均增長1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321億元增加到638億元,年均增長20.6%,較2007年翻了一番。
同時,各地資源型產業“一業獨大”的局面正在改變。經濟發展對采掘業的依賴逐步降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接續替代產業發展迅速:阜新市的液壓裝備制造、遼源市的紡織襪業、萍鄉市的工業陶瓷、銅陵市的電子信息等接續替代產業集群初具競爭優勢。
另據國家發改委介紹,在促進資源枯竭型轉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國家已謀劃其他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已啟動。(江國成)
來源:中國石化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