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經濟區“千帆競發”、西江經濟帶“流金淌銀”、桂西資源富集區“勇立潮頭”……隨著近日《桂西資源富集區發展規劃》通過審議,一個江海聯動、陸海互動,“龍頭”與“腹地”融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逐步成型,富有廣西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江海聯動開啟發展“雙核”時代伴隨汽笛的長鳴聲,廣西第一艘遠洋貨輪“北部灣光輝號”9月底從防城港緩緩駛出,開赴美國新奧爾良港。這艘裝載4.8萬噸重晶石的貨輪抵達奧爾良港后,將從美國裝載大豆返回。
海運一直是廣西的優勢,2011年,防城港貨物吞吐量達6168萬噸。按照規劃,“十二五”時期,廣西將建成防城港域、欽州港域、北海港域3個超億噸級港域,廣西北部灣港的總體吞吐能力將達3.57億噸。
“要充分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不能僅依靠海運,還需要以‘江海聯動’方式實現協調發展,發展西江成為必然選擇。”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莫小莎說。
西江經濟帶以西江為主軸,不僅是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承載地和溯江而上發展的戰略腹地,也是大西南各省區市進行物資交流、溝通東南亞的運輸大動脈和出海大通道。不久前批復實施的《廣西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正式提出,要努力把西江經濟帶建成貫穿我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一條重要的國土空間開發軸帶。
在西江流經的廣西貴港市,幾十座船臺在江邊一字排開,轟鳴運行的機器夾雜著點點焊光。“目前一艘2000噸的貨船正在焊接,載重4500噸貨船已列入生產計劃。”廣西貴港市江南船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麥少平說,西江經濟帶的發展對船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對船廠的未來充滿信心。
根據規劃,廣西有望在今年底實現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階段性建設目標。莫小莎說,西江經濟帶如同廣西的“動脈”,伴隨海運能力的不斷提升,廣西開啟了江海聯動發展的“雙核”時代。搶抓機遇構筑板塊互推態勢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內,各式吊機、運輸車、挖掘機在緊張作業,首期總投資16.4億元的5個項目已正式入園。作為中馬兩國政府合作的第一個產業園區,中馬欽州產業園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合作的重要成果。
自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廣西一直致力于通過布局大項目、建設產業新高地來謀劃經濟區的長遠發展。如今,北部灣經濟區已初步形成以石化、冶金、林漿紙、電子、能源、生物制藥、輕工食品為主的產業布局,闊步邁入千億元產業發展時代。
“北部灣經濟區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但廣西僅有北部灣經濟區還遠遠不夠,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是根本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彥平說。
2009年,國家出臺了全面支持廣西發展的戰略決策性文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廣西劃分為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和桂西資源富集區三大區域。此后,《廣西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桂西資源富集區發展規劃》等指導性規劃陸續出臺,廣西“兩區一帶”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成型。
李彥平介紹,北部灣經濟區在繼續發展壯大的同時,可較好地支持桂西資源富集區的發展;西江經濟帶可利用便利的交通網絡,與北部灣經濟區實現江海聯動;桂西資源富集區的豐富資源為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三大板塊正逐步形成優勢互補、板塊互動、發展互推態勢。”乘勢加力科學發展實現新跨越廣西曾一度是“老少邊山窮”的代名詞,但沿海、沿江和沿邊的區位優勢,也讓廣西兼得東部開放和西部開發之利。李彥平介紹,“兩區一帶”布局是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未來發展潛力,促進形成合理的空間開發結構。
位于桂西資源富集區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民風民俗純樸濃郁,有著“世界長壽之鄉”美譽。此前,巴馬是典型的貧困縣,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缺乏有效的開發手段。“如今,巴馬正在探索旅游扶貧的產業模式,5年來,旅游業已帶動6.5萬人脫貧。”巴馬瑤族自治縣旅游局副局長黃必鋒說。
巴馬旅游資源的開發是桂西資源富集區發展的縮影。按照建設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桂西資源富集區將加快形成河池、百色、崇左3個中心城市,黔桂走廊、右江河谷和南崇經濟帶、沿邊經濟帶4條特色經濟帶,鋁、錳、糖、有色金屬、桑蠶繭絲綢、紅色旅游、養生長壽健康7大產業組團的“三核四帶七組團”空間開發格局。
“‘兩區一帶’總體布局中,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相對較快,而桂西資源富集區則較為緩慢,三大板塊發展并非簡單地‘平均用力’。”李彥平說,北部灣經濟區是率先發展區,西江經濟帶是廣西的第二個梯次,第三梯次是桂西資源富集區。三大板塊的設置突破行政區劃界限,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解決了廣西東高西低和南強北弱的區域差距。
如今,行走廣西,“兩區一帶”蓬勃發展的勢頭不由讓人感嘆:北部灣經濟區產業聚集吸納能力不斷加強,西江經濟帶沿江大產業逐步成型,桂西資源富集區正實現資源優勢的轉化……一幅科學發展的藍圖正成為現實。(孫志平 程群/文)
來源:中國信息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