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重大成就


    時間:2012-10-19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十年翻了兩番多。全面完成了“十五”、“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徹底擺脫了“東北現象”的困擾。裝備制造業成遼寧第一支柱產業10年,遼寧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了明顯效果。9月25日,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該省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產業集群的發展狀況。


      規模工業收入10年增10倍


      過去十年,遼寧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兩大基地”建設,成果顯著。


      目前,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遼寧省第一支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1.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0.4%,是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農產品加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9.3%,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3.3%,成為遼寧省第二大支柱產業。2011年,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781戶,全部工業增加值10696.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之后,居全國第5位。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44065萬元,實現利稅3496.8億元,分別是2001年的9.6倍和8.7倍。


      “遼寧制造”邁向“遼寧創造”


      遼寧科技自主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百萬噸乙烯裂解氣壓機組、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大型船用曲軸、五軸聯動高檔數控機床、大型艦船用燃氣輪機、系列大型盾構機等100多項代表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相繼實現了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動“遼寧制造”向“遼寧創造”邁進。


      超百億產業集群達55個


      遼寧通過狠抓產業集群建設,實現土地集約、要素集聚,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2011年,該省產業集群銷售收入突破2萬億元,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55個。沈陽鐵西裝備制造、大連軟件信息服務等已經成為遼寧示范產業集群。


      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胡建陽表示:體制機制創新,讓昔日的“遼老大”重新煥發了活力。201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025.9億元,與2001年的5033.1億元相比,十年翻了兩番多,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2.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253元(超過7000美元),十年翻了兩番多,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2.4%;2011年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640.5億元,年均增長21.7%,十年增加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7726億元,年均增長28.7%,十年增加了11.5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242.7億美元,年均增長22.8%,十年增加了6.8倍;進出口總額達到959.6億美元,年均增長17%,十年增加了3.8倍,其中出口達到510.4億美元,年均增長16.5%,十年增加了3.6倍。


      排污大戶變身減排大省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遼寧省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由污染排放大戶轉變為走在全國前列的減排大省。據統計,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萬元GDP排放強度分別由2005年的0.008噸/萬元和0.015噸/萬元,下降到2010年的0.0031噸/萬元和0.0059噸/萬元,下降比例均達到60%以上。隨著污染排放的減少,全省1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遼河流域干流和43條主要支流的化學需氧量指標首次全部消滅劣五類。


      近年來,遼寧省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為理念,堅持以環境保護優化空間布局、提升產業結構,既保護環境,又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