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吉林省商務廳面對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抓住區域經濟融合與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創新舉措,活流通擴消費,調結構轉方式,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勇于戰勝各種困難,取得重大成果,使商務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國內貿易繁榮暢旺,城鄉消費快速增長。2002年以來,吉林省商務廳以商務為民為宗旨,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創建優良環境、加強市場監管,讓百姓得實惠享利益。落實市場體系促進政策,開拓農村市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開展“農超對接”試點,使農村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農產品流通模式得到創新、農村流通面貌煥然一新。“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自實施以來,帶動農村3.6萬人就業,農家店增銷13億元,有1000萬農村居民受益。“農超對接”試點對推進鮮活農產品“超市+基地”供應鏈模式進行了有效的嘗試。落實“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和“家電以舊換新”等消費促進政策,不斷擴大農村消費需求。截至目前,吉林省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378萬余臺部,銷售額88.44億元;以社區商業綜合消費為載體,推進“雙進工程”,使城市便民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便民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城市消費日趨活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框架初步形成;餐飲企業“創新菜品、創新服務”活動提高了企業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和投放制度,為應對突發事件提供市場保障;加強城鄉市場監測、調控和監管,市場保障能力和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吉林省自2002年以來,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59.39億元,年均增長16%,消費拉動作用顯著增強。
對外貿易水平整體躍升,進出口總量再創新高。自2002年以來,商務系統堅決落實外貿發展目標責任制,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重大決策部署,外貿進出口實現新跨越。首先,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10年外貿進出口累計實現1054.1億美元,年均增長21.3%。2011年吉林省外貿進出口實現220.5億美元,同比增長30.9%,再創歷史新高。其次,以一汽集團、長春軌道客車公司、中糧吉林公司等進出口骨干企業為代表的外貿經營主體不斷壯大。
最后,貿易結構得到優化。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64.8%發展到2010年的76%,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對亞洲出口份額由“十五”末的62.8%下降到2010年的48.1%。此外,對歐美市場的出口份額不斷擴大,打破亞洲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實現多元化發展。
對外經濟合作空間不斷拓展,“走出去”新格局初步形成。近10年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累計完成37.0413億美元,外派勞務規模居全國前列。對外投資快速發展,直接投資累計達17.8639億美元。投資國別不斷擴大,資源、能源回運渠道不斷拓展,為吉林省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以富有吉林特色的“走出去”新格局基本形成,為有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寬領域、深層次國際經貿合作作出貢獻。
東北亞博覽會成為吉林省擴大開放的重要品牌,實現了越辦越好的目標,在推進東北亞區域投資貿易合作、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擴大吉林對外開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上,除吉林省和市州簽約的259個總投資額2265.92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屆增加近428億元的合同項目之外,在中國東北三省—韓國經貿交流會、歐盟—中國吉林2012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會議和論壇上都專門增加了項目對接洽談內容。各種會議共簽訂了113個合同或意向協議。此外,經國務院批準,從第九屆開始,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將正式更名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
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商務事業蓬勃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國際經濟合作深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國內貿易引導生產、擴大消費的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商務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為“十二五”商務新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