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成本低、市場空間大是吸引科技企業南下的重要砝碼
一線城市,不再是吸引科技產業“安營扎寨”的首選之地,相反,日益增加的運營成本已成為高技術企業逃離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而今,這一幕在北京高技術產業領域上演。
北京科技產業外移加劇
日前,北京的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鋒教育網、清華陽光能源開發等一行十余個科技企業去了無錫、嘉興兩地,考察了北科建無錫中關村軟件園太湖分園和北科建嘉興長三角創新園,據了解,此行主要為企業下一步發展選址。
考察期間,有企業明確表示,如果條件適合,可以考慮將企業遷移過來永久發展。
事實上,在此之前,紐曼、千橡等科技企業已率先走出北京。
很久以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都是各大公司在選址時優先考慮的地方。但是,曾經讓眾多科技企業十分向往的北京,現在卻成了很多企業急于逃離的地方。科技企業為什么要逃離呢?
“之所以考慮新的發展地,除了企業發展戰略的考慮之外,更重要的是成本因素,北京的運營成本太高了,土地、租金、薪資、水電費逐年上漲,企業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企業成長受到制約。”談及此次南下的原因,先鋒教育網總經理陳雪峰無奈地表示。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表示,“北漂一族”有一種趨勢叫“逃離北上廣”。現在不僅是北漂們,一些企業也開始“逃離北上廣”了。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逃離的原因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成本太高。
數據顯示,僅2012年上半年,北京優質寫字樓租金同比增長46.8%,增幅居全球首位。與此同時,經過長期經濟高速發展造成的資源緊張,直接帶來土地、勞動力、水、電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劇增的辦公成本成為很多科技企業所不能承受之重。
長三角或現“新中關村”
身在北京這一人才技術高地的科技企業,緣何將選址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長三角?
有上述北京科技企業表示,科技企業要求租金相對較低,又希望有好的辦公環境,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此外,和銀行、咨詢等行業不同,科技行業所面對的市場是以技術為基礎的需求,對于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來說,其市場日趨飽和,相比之下,長三角地區的二三線城市卻極度饑渴,市場空間極大,這正是企業選擇長三角地區城市的原因之一。
以北科建嘉興長三角創新園為例,與北京等一線城市相比,其落戶、運營成本僅為其1/3甚至更少,但其在環境、技術需求和成果轉換上卻更具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經驗,只有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才會對自主技術有需求,才希望通過技術提升產業結構,才能把技術和產業結合起來,而長三角城市作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早已具備這一基礎,這對于科技企業成果轉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長三角區域作為全國人口涌入的集中地,人才聚集度僅次于北京等一線城市,足以滿足科技企業的人才需求,同時還能占據人力成本較為合理的優勢,多重優勢聚合,構成了長三角城市吸引北京科技企業南下的重要砝碼。
“從目前區域產業園區發展現狀來看,急需一個類似于中關村這樣的強勢品牌園區出現,來引領園區建設水平的提升,并對區域政府政策服務進一步優化產生影響。”業內人士認為。
從日前這批南下考察的企業反饋來看,無錫中關村軟件園太湖分園和嘉興長三角創新園有望勝任這一重任。
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中關村西區、中關村軟件園、生命科學園等國際化專業科技園區開發的成功經驗在前,他們對北科建集團打造“長三角地區的中關村”的能力不容置疑。
長三角科技園區面臨新考驗
面對可能出現的科技產業轉移大潮,身為首選接納地的長三角科技園區也將面臨著新的考驗。
這一考驗來自于企業需求,在考察之前,對于選址,有企業也有自己的疑慮:在離開原有的環境后,企業能否適應新的土壤?是否有足夠支撐企業發展的各類人才?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企業移師后水土不服的先例不勝枚舉,其中不乏高技術企業,而其遇挫的最大原因,則源于人才供應不足、園區平臺支持服務弱化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變動。
從平臺支持與人才供應來看,作為長期盤踞在北京中關村的企業,早已習慣了北京全國一流水平的服務平臺與高校、人才密集的優勢,在這里,無論是孵化服務、人才支持、信息咨詢,還是企業融資、中介服務等方面擁有足以滿足企業發展所需的全方位的硬、軟件環境,和這一水準相比,當地園區顯然尚有不小差距,而這種差距極有可能造成南下企業水土不服。
數據表明,受益于國家級孵化器,中關村科技型小企業存活率達到80%,位于中關村西區的創新工場存活率甚至達到90%,高于孵化器之外10倍之多。
不過,當地政府已充分意識到這些短板,并有意識加以彌補。盡管如此,新的考驗還不止于此,中關村科技園區最吸引企業的在于其強大的優惠政策,而長三角城市對科技企業的政策支持固然強大,但與中關村園區相比,在政策細化和落地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這對于有意進駐的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點。
盡管如此,新的考驗還不止于此,中關村科技園區最吸引企業的在于其強大的優惠政策,作為國家重點打造的窗口科技園區,僅從2009年至今,國家和北京市政府針對園區產業出臺的扶持政策就多達數十個文件,已形成全面、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
此外,園區還自主加以強化,以至其政策支持力度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而長三角城市對科技企業的政策支持固然強大,但與其相比,在政策細化和落地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這對于有意進駐的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點。(本報記者江丞華)
來源:中國企業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