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制造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作者:贠相忠    時間:2012-10-17





    山東省是我國傳統制造業大省,制造業工業增加值連續多年居國內首位。今年1月~8月,山東省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746億元,同比增長14.3%;實現國稅收入769億元,同比增長9.3%。



    近年來,山東省加快了制造業發展方式轉變,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山東省制造業不斷搶占發展制高點。“十一五”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增加值以年均18.9%的速度增長,比全省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高5.8個和1.3個百分點。截至2010年末,山東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總數達到45180戶,比2005年年末增長76.3%,占工業企業總數的96.1%。“十一五”期間,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年均分別增長26.3%、29.2%、28%,2010年分別達到80784億元、5153億元、8140億元,分別占工業的90.6%、85.3%、84%,與2005年相比,占比分別提高了3.1個、15個、11.1個百分點。



    同時,山東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制造業科技含量,推進制造業向高端化轉變。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5億元,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財政扶持力度,連續5年實施了培育100個核心技術產品和100個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的“雙百工程”,鼓勵制造業結構不斷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型升級。



    2011年,山東省研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已達1.8%,比2007年初提高了0.74個百分點。以裝備制造業為例,自2009年以來,山東省已先后投入4000萬元,支持重大關鍵成套裝備、船舶制造等17個領域的首臺套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有效推動了山東省制造業的發展。



    目前,山東省綜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質和量雙雙提高,取得了多項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全氟離子膜、碳纖維、如意紡、浪潮桌面萬億次計算機等一批科技成果在世界居于領先地位。目前,山東省制造業中僅裝備制造業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2家。智能設備、航空裝備等高端制造業新產品產值比重均在20%以上,部分超過40%。



    技術引領、尖端突破,不僅為山東制造拿到一張張國際市場通行證,還使山東省制造業登上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大平臺,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



    在山東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看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創新是山東制造企業謀求發展的唯一出路。他向記者表示,回顧濰柴從十幾年前瀕臨破產到今天成為千億級企業的歷程,每一步都是創新驅動的結果。



    今年5月,濰柴動力自主開發的ECU高壓共軌電控系統正式批量投放市場,這是中國首款自主開發的ECU,打破了國外企業在此領域的壟斷地位。濰柴動力技術中心主任助理尹慧瓊介紹說,ECU相當于發動機的大腦,代表著相關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年產100萬臺配備國產ECU的發動機,可以為國家節約2億元的技術進口費。



    截至目前,濰柴動力已成為我國發動機行業全系列、全領域最大的提供商,其中10升以上發動機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在世界發動機領域,濰柴動力也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正朝著世界五百強的目標穩步邁進。



    “‘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制造業要在創新驅動中不斷轉調升級,加快由低層次的產品競爭向高層次的價值創造轉變,由低端產業領域向高端產業領域邁進,促進山東省制造業由大變強。”山東省經信委科技處處長孟繁華介紹說,根據《山東省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山東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將實現年均增長14%左右。



    就在前不久,山東省出臺了《“十二五”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進一步為山東省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順應制造業服務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的變革趨勢,把握重要發展機遇期,深入實施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以新興信息化技術支撐新興產業模式和產業形態,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作者 贠相忠)

    來源:中國稅務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