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原創新行政審批機制,有行政審批權的職能部門實行“兩集中”:成立集中行使行政審批職能的行政審批處,各行政審批處向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并要求做到“兩到位”,審批事項到位,審批權限到位,讓投資項目審批時限由原來的310個工作日減少到30天至45天。這一機制創新是山西力促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一個縮影。
“綜改試驗區能不能搞好,最主要的是看我們能不能領會好、把握好、踐行好‘先行先試’。”談及轉型綜改試驗區,山西省省委書記袁純清坦言。
山西各地圍繞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等綜改試驗區四大任務開動腦筋、大膽探索。長治市創新土地管理機制,制定了地質災害治理造地、水利造地、礦山造地等12項造地法;實行土地保護專家顧問制度、跨縣市區占補平衡市場化機制、造地獎勵機制等6項用地機制。靈石縣利用擔保公司等金融工具,探索煤礦企業的現代投融資模式;按照“以資源換項目”模式,探索資源與轉型項目的“捆綁”。
去年年底以來,山西開展擴權強縣工作,向22個試點縣(市)下放了9個方面、85項經濟和社會行政審批的項目,其中包括計劃報送、財政管理、項目申報、統計數據發布、證照發放、稅管權限調整、土地利用和干部選任等“含金量”頗高的審批權限。
與此同時,山西加快發展服務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后出臺了投資、價格、金融、土地、技術創新等9條政策措施支持服務業快速發展,并圍繞鼓勵服務業實施“1511”項目計劃;圍繞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煤化工等重點領域,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512”工程。通過這些措施,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先行先試’是轉型綜改試驗區最大的政策。用好、用足這一政策,我們必須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大膽探索,為山西這個資源型經濟典型地區逐漸探索出一條更好、更快的轉型發展之路。”山西省省長王君這樣說。 (劉亮明 劉鑫焱)
來源:人民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