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力促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作者:侯嚴峰 劉寶森 滕軍偉    時間:2012-10-12





    海帶除了能做簡單的食品,還有什么用處?記者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探尋,從這個小問題尋找到一個大答案:半島藍色經濟區正在力促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并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出一個“藍色產業增長極”。

    在約占全國六分之一的海岸線上,“山東藍”正閃爍著耀眼的光彩。

    在海帶產量占全國一半的榮成市,海之寶公司將過去的“大路貨”海帶開發成深海小海帶,使其躋身“山東三珍”,代表了我國海帶產業發展的水平;而同樣是普通海帶,在位于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的明月海藻集團,變成上百種海洋生物產品。從化妝品到口香糖、從無紡布到有機肥,讓人嘖嘖稱奇。明月海藻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李可昌告訴記者:“從海洋化工到海洋生物,再到海洋新材料,公司的產品不斷升級,像一個喇叭口,呈輻射狀‘無級變速’地發展。”

    小小海帶,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高端高質高效產業崛起的縮影。記者近日走訪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地,從一個個鮮活的現場,看到了更多現代海洋產業的崛起。

    在青島即發集團,飯桌上吃剩的蝦蟹殼變成了緊俏的原料。燒杯、試管和測壓防水裝置組成的流水線,讓即發的產品展示廳更像是一個化學實驗室,這些設備向人們展示了海洋生物甲殼演變成貼身內衣、以及醫用消毒繃帶和野戰帳篷的化學提煉加工過程。“即發集團的自主品牌,正是主打這些由甲殼素纖維制成的具有良好抗菌效果的新產品。”集團研發中心主任黃聿華說,這一新材料的開發把衣服的附加值提高了五六倍。

    作為衡量藍色經濟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山東厚積薄發。造修船業、游艇和郵輪制造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業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助推山東制造業邁上新臺階。

    在青島海西灣沿海而行,記者來到了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海上油氣田開發工程及其陸地終端設計與建造的公司。記者在這里看到,1600多米的工廠岸線上分布著多個海上平臺。其中一個建造中的綜合處理平臺達3萬多噸,遇到惡劣天氣時,平臺上人可以撤離,用電腦遙控指揮就可以作業。

    “陸地和近海油氣田開發已經飽和,向深海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公司總經理史佑說,公司定位“高端”“深水”,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現代化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其設計制造的鋪管船可鋪設深達3000米的深水管道,已應用到南中國海、東海、渤海,并參與國際項目招標。

    同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一樣,眾多頂尖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云集青島海西灣,帶動各類配套企業100余家。這片處于中日韓世界船舶制造業“金三角”地帶的U型港灣,如今已與上海、大連、廣州比肩成為我國四大海洋工程基地和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在煙臺記者也看到,大宇造船、京魯造船、巨濤海洋等一個個世界級船舶制造企業相繼落地,配套企業迅速輻射延展成一條條產業鏈,形成造船產業集群。

    “高端產業正呈帶狀迅速發展,并在園區內形成集聚效應,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的一大亮點。”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說。

    這契合了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和規劃初衷。根據規劃,半島藍色經濟區確定了14大重點產業,將進一步提升現代海洋漁業、現代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態環保等優勢產業的發展水平;同時,以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為重點,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成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

    前不久,山東公布了半島藍色經濟區年中“成績單”,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裝備制造、海水養殖和水產品加工等產業規模均居全國首位,藍色經濟區正成為我國涉海高端產業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新華社記者 侯嚴峰 劉寶森 滕軍偉)

    來源:中國質量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