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促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實施,以及全省“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區域發展格局的構建,江西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迎來“黃金機遇期”,“雙輪驅動”為“穩增長”提供了“強支撐”。
9月12日至15日,江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流動現場會在上饒、南昌、新余、宜春等地舉行。江西省委書記蘇榮說,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和“發動機”,城鎮化是工業化的載體和“加速器”。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背景下召開這次現場會,就是要總結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提升全省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層次和水平,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提供持久動力。
2008年以來,江西省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逆勢而上。2011年,江西省經濟總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突破萬億元大關,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16.6:51.7:31.7調整為2011年的12:56.9:31.1;城鎮化率由2007年的38.68%提高到2011年的45.7%,城鎮總人口達2051.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累計240多萬人。
2008年以來,江西省委、省政府抓住經濟總量不大、發展不夠的主要矛盾,三次組織代表團外出考察,通過學習兄弟省市發展經驗開闊視野、激蕩思路,形成了“堅定不移抓項目、抓投資,全力加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共識,并先后多次召開現場會,強力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相互促進、互動發展。
啟動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和工業“三年強攻”計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壯大產業規模,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和特色工業園區,全省工業增加值持續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6.2%,工業主導經濟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兩次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意見”,明確了系列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各設區市規劃修編,大力推進城鎮化和城市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逐步改善,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向城鎮轉移。
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帶來競相發展。目前,江西11個地級市和100多個縣市區猶如百舸爭流,正在16萬平方公里的贛鄱大地上加速馳騁,描繪著科學發展的壯麗圖景。
省會南昌,圍繞做好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文明花園城市“兩篇文章”,加快推進千億級產業、千億級園區、百億企業集群、百億工業項目“雙千百”工程,著力實施工業“四年倍增行動”,以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南部贛州,乘《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東風,利用國家戰略量身定做整體性、系統化特殊扶持政策的重大歷史機遇,18個縣市區正在追趕中跨越,在“老區”建“特區”,變“發展洼地”為“投資高地”。
中部新余,這個因鋼設立、人口僅百萬的年輕城市已告別“一鋼獨大”,形成了鋼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為支柱的新型工業體系,致力于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努力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園林城市。
江西省省長鹿心社表示:“全省將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工業體系和現代城鎮體系,力爭到2015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城鎮化率達53%以上,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