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農墾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


    作者:劉又元 楊衛東 余桂生    時間:2012-10-10





      素有“水鄉農墾”之稱的湖北農墾,在不同時期為湖北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發揮著示范帶動作用,近幾年來,以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土地平整等政策為契機,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在完善基礎設施,改善農工居住環境,提高文明素質,方便管理和以服務為重點的新一輪村鎮建設中,走在全省村鎮建設的前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湖北大同湖農場浮溝生產隊位于俗有“魚米之鄉”的洪湖境內,主要以水產養殖、水稻、棉花及蓮藕種植為主,浮溝村是大同湖農場眾多自然村落的一個小村莊,居住的73戶人家(人口210人),擁有土地860畝,其中73戶人家占有192畝宅基地,大多數房屋是1958年建場時建造的。

      “湖北大同湖農場是在荒湖上建立起來的農場,經過幾十年建設,現有人口約3.7萬人,國土面積14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27979畝,水產養殖面積101500畝。全場共有89個生產隊村落分布在10個分場,2011年全場危房改造為1258戶, 2012年為998戶,現正在抓緊落實實施.”這是湖北省大同湖農場黨委副書記兼場長李書簡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反映的。

      國有農場是保障國家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國家隊”。建國60多年來,廣大農墾職工為保障糧食供給、發展現代農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農墾開創發展中,國有農場按照“先治陂、后治窩、先生產、后建設”的指導,因陋就簡搭建了大批土坯房和磚瓦結構房。這些房屋大多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已經陳舊老化,不少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十分簡陋,居住條件亟待改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墾區交通的投入與改善,生產力的提高,耕種方式向科技方面的轉變,零散的居住村落也逐步向集鎮建設轉移,加之人口的流動,進一步加快了農場集鎮化建設步伐。近年來,國家將國有墾區危房改造納入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之中,這是一項惠及廣大農墾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為優化墾區發展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農墾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湖北共有53家國有農場,分布在全省40個縣市區。國土面積540萬畝,人口140萬人,家庭總戶數44.5萬戶。據悉,“十二五”期間,湖北將完成國有墾區危房改造任務和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其中:2011年改造2.26萬戶,2012年改造3.62萬戶,國家和省累計投入建設資金達6億多元。

      湖北大同湖農場黨委書記郭平安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結合農場實際,按照湖北省危房改造的統一布置和要求,結合土地平整政策,有效利用土地,改善農工居住環境,我們在進行遷村騰地時,進行集中新建試點。”。

      2012年大同湖農場引進湖北旺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浮溝隊行遷村騰地土地平整試點,強力推進墾區危房改造, 其中50田畝采用集中新建的建設模式,為農工提供住房,另平整收回土地476畝,準備進行農業綜合開發。

      “新建的浮溝隊新建小區,投資5000萬元,按一梯兩戶三層型小洋房建設,共32棟,192戶,每戶建筑面積達140㎡左右,小區內還設有社區醫務室、文體活動中心、物業管理處、綜合樓服務基礎設施和部門,小區建成后將是一個環境優美、現代感十足而又洋溢著濃郁的水鄉風情的新型村鎮?” 這是湖北旺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紅兵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的。

      湖北五三農場在推進墾區危房改造同時,結合屈家嶺農耕文化建設,啟動月湖度假村項目,建成的390座鄉村院落,彰顯著古韻與現代氣息;改造農場農科院棚戶區,新建陽光安置小區,安置住戶700多人。

      湖北荊州太湖農場黨委書記萬會武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危房改造要與農場實際、項目建設等相結合,利用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按城市小區高標準進行規劃,安置還建危房戶142戶;利用橋街旅游開發項目,搬遷300戶;利用農場集鎮建設規劃,對原閑置的工廠進行商品房開發,安置危房戶100戶。農工住房環境大有改觀。”

      據了解,湖北國有農場新村鎮建設大致分四種模式:一是以老村莊為基礎進行綜合整治模式;二是統一規劃,職工自建模式;三是統一建設,整體搬遷模式,四是以建工業園區,兼顧統一建設。

      湖北省農墾局局長阮英梓認為:“國有農場危房改造能有序持續向前推進,是因為國有農場在資源稟賦、體制機制、農工素質等方面具有農村不可比擬的優勢,通過整合建設項目,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將危房改造與總場集鎮建設和村莊綜合整治相結合,探索與高產農田整理、土地規模經營、園區建設、生態旅游開發、城鄉一體發展相適應的危房改造途徑,有序持續推進新農村建設。”(本報記者 劉又元 通訊員 楊衛東 余桂生)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