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陽四大林下經濟模式年創產值3億元


    時間:2012-10-03





      本報訊 安徽省阜陽市充分利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有利機遇,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目前,全市擁有各類林下經濟地塊1萬余個,經營面積17.6萬畝,年創產值3億余元,帶動近4萬人就業。


      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阜陽市分析總結成功經驗,探索出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四大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據了解,阜陽市絕大多數林地都開展了林下間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大力推行“林苗”、“林藥”、“林菜”等模式。界首市史輝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引種栽培薄殼山核桃,在林下種植藥菊,極大促進合作社的發展,被評為全省農民林業示范合作社;阜南縣苗集鎮興農晚秋黃梨果樹專業合作社,集體造林500余畝,帶動7個鄉鎮發展晚秋黃梨近2000畝,帶動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提升。


      “林禽”、“林畜”、“林蜂”是阜陽林下養殖的主要模式。臨泉縣張樓紅櫻桃專業合作社,在600畝優質紅櫻桃林下養殖土雞6000只,經濟效益明顯。潁東區老廟鎮廟南貴妃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在20多畝的楊樹林下,養殖貴妃雞1.5萬只,熱俏周邊市場。


      在阜陽市香椿生產大縣太和縣,利用香椿芽采摘加工發展森林蔬菜,年可腌制椿芽300多噸,創產值600萬元。阜南縣黃崗柳編專業協會依托“協會+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連接70家柳編公司,其中23家有自營進出口權,帶動了6個鄉鎮30個柳編專業村5萬戶農戶、近10萬人,全縣柳編產業年產值可達6億元。


      近年來,阜陽市在潁州西湖,潁上八里河、迪溝,潁泉生態園等景區,大力開展森林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服務,森林旅游產業創收明顯。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