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在城區西部謀劃建設“設計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北京設計之都”核心區。想實現這項前瞻的計劃,必須找到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它有大片土地,有切近的需求,還有能力實現文化與科技的高度融合。人們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首鋼。
今天上午,北京設計產業高端論壇在首鋼集團總公司所處的石景山區舉行。北京市科委、石景山區政府、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首鋼總公司聯合主辦論壇。該論壇也是9月28日開幕的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不是技巧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秘書長侯玉蘭在今天的論壇上表示,希望設計成為首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助推器、提高城市品位和百姓生活水平的發動機。北京要建設“設計產業示范基地”,推動北京設計、中國設計走向世界。
那么,設計是什么?怎樣才是好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柳冠中在論壇主題演講中反問聽眾:“手上帶滿金鎦子就好嗎?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好嗎?馬扎和名牌沙發比,哪個好?如果去上海參觀世博會,能讓觀眾搬個沙發去嗎?當然要帶馬扎啊。時代、環境、條件不同,人們的需求也不同。不要忘掉目的,盲目建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其器’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是被選擇的、被組織的;不要盲目追求技術和手段,‘善其事’才是首要目的。”
這位白發蒼蒼、被他的門生尊稱為“中國工業設計之父”的老教授在演講中提醒人們:設計是全流程的,要解決制造、流通、使用、銷毀、回收整個流程的問題。不要僅僅關注器物,而要關注研究、注重觀念。北京的四合院好,大家都住行嗎?四合院是一位老爺帶三個姨太太住、日常調整家庭關系的地方。設計不是技巧,而是協調社會生產關系的重要手段。設計不要光看表面,要解決實際問題。設計不是造型、美化,而是創新,要創造合理、健康的生存和使用方式。
工業遺址再設計
曾于丹麥科技大學執教的瑪麗亞·伍茲·丹尼爾森Maria Wass-Danielsen教授發表了題為《工業遺址上的城市再設計》演講。她列舉了一些歐洲城市把老工業基地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區的例子,主張工業遺址的再設計,要保留其獨特的氣質和特色,應建立精細化、人性化的網絡,要確保公共場所熱鬧、安全,還要尋找強大的當地合作伙伴。
首鋼集團北京老廠便是最新的一座工業遺址。它位于“神州第一街”長安街的西延長線上,距離天安門廣場不到20公里。2002年北京申奧成功后,這座始建于1919年、曾代表首都工業的驕傲、有3萬多職工的大型鋼鐵企業開始謀劃搬遷。2010年歲末,首鋼北京老廠區的最后一座高爐熄火。如今,在位于北京市中心區寸土寸金的地方,首鋼騰出了屬于企業自用的8.63平方公里土地。
首鋼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青海月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曾經說,首鋼北京老廠區的土地是目前中國大城市中心區少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隨時間推移,將有越來越大的升值空間。老廠區的開發利用,不同于政府主導的土地開發,而是企業在自己的用地上建設;要以新的產業帶動發展,而非只是建設1000多萬平方米的樓房;不要著急一次把規劃做滿,應預留點空間,先把能看準的事情做好。“有了梧桐樹,不怕招不來金鳳凰”。
2011年,北京市政府一號文件《關于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鼓勵設計機構入駐,在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打造“北京設計之都” 核心區。近年來,石景山區已初步形成以動漫游戲設計、工業工程設計、規劃建筑設計為特色的設計產業發展格局。
在今天的北京設計產業高端論壇上,來自清華大學、同時身為香港理工大學名譽教授的柳冠中在演講中指出,天圓地方、中國紅……那些都只是設計元素。系統的結構遠遠重于元素。結構是看不見的,但它真實存在。要關注結構的設計、觀念的突破,形成石景山區健康、合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條。
他告誡人們:設計時要懂得節制、適可而止。不能光跟著市場走,而要超前。不要被眼前的一點點利益局限住。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